苏翊鸣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
精读妈:几乎所有优秀的孩子,都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再变得优秀起来的。
作者:小小韦(爸妈精读作者)
2月18日,今天是苏翊鸣18岁的生日。
2月15日,还有3天才满18岁的苏翊鸣,获得了男子大跳台的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金牌获得者,为中国队获得了本届冬奥会的第六块金牌。
其实苏翊鸣在第三跳落地之后,从单板滑行到最后完全停下的这一阶段,险些撞到了场边的“防护墙”。
赛后苏翊鸣透露,原因是当时自己一直在看着场边的父母。
他眼含泪水说:“我真的特别特别激动,他们能来到现场,跟我一起分享我人生中最特殊、最神圣的一个瞬间。”
他还坦言,今天夺金的瞬间背后,离不开自己的父母,“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我。”
其实,孩子的任何一种优秀,都不是凭空而来,这背后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和鼓励。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成全。
爱,没有标准答案,每对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
但每一位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在竭尽全力成全孩子的未来。
成全孩子,只因孩子其实就是他自己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孩子其实就是他自己。
他虽然是由父母带到这个世上来的,但是当他到这个世上的那一秒,他就是他自己。不属于任何人。
而父母在孩子到来时,被赋予了一个不可逃避的使命,就是帮助这个孩子成为他自己。
苏翊鸣13岁时,他的妈妈曾经回答一位记者的问题:能否接受孩子成为滑雪职业选手?
苏妈妈表示要接受孩子的坚持,哪怕看到孩子训练摔倒会心疼,也不会想让孩子放弃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因为孩子太喜欢,太爱好了。
在苏翊鸣夺冠后,苏妈妈在赛前给自己儿子写的一封信也在网上公布。
里面苏妈妈就说到,有人问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怎么舍得让他去练这个高难度动作还很容易受伤的运动?
5年后的苏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表示,因为孩子太热爱了,做父母的必须全力支持,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尽情玩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在《读懂孩子》中提到: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
孩子总得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认知世界,而父母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带领孩子多去探索,多倾听,多感受,多体验,这是孩子成为自己所必需的。
作为父母,请成全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他们的天赋被激发,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努力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正如苏翊鸣,在即将迎来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成为奥运会的冠军!
首次冬奥之旅,这位“天才少年”收获1金1银,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独具一格的成人礼。
父母的成全,是孩子优秀的源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正如谷爱凌妈妈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到,不一定要求孩子非要考一百分,只要孩子掌握这个知识就好了。
谷爱凌曾经说到,爸爸是哈佛毕业的,妈妈是北大、斯坦福毕业的,爷爷也是斯坦福毕业的,所以自己也一定要考上斯坦福的学校。
但是谷妈妈却认为,孩子上什么学校都不重要,只要上自己特别喜欢的,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
在谷爱凌参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金牌的第三跳前,谷妈妈曾经和她通电话,建议她跳空中转体动作,这样可以力争银牌。
但是谷爱凌执意要放手一搏,跳的高难度动作,谷妈妈也是一脸淡定:“OK,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
因为谷妈妈意识到,成全孩子的意愿很重要,当孩子愿意的话,她就会加入,并努力去做。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帮助孩子坚定目标,做好自我管理,努力去实现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成就动机。
对孩子来说,努力的动机,就是他们明确的目标和想法,这种充足的内驱力,让他们更主动、更积极。
几乎所有优秀的孩子,都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再变得优秀起来的。
所以,成全孩子,让孩子有了努力的目标,就像有了一件武器,可以在无限的时空与未知的威慑下,使信心有着源泉,使未来有着希望。
成全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做
《陪孩子终身成长》中曾说到,无条件的爱、价值感、终身成长的心态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因此,建议父母从以下三点做起,帮助并成全孩子。
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
《无问西东》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沈光耀去千里之外读书。
他的妈妈说:“当初你要到这里来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因为我们希望你能享受人生的乐趣。”
后来沈光耀要去从军,妈妈也只是希望他体会人生的乐趣,包括结婚生子,不是为了替她增添孙子,仅是希望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这位无私的母亲,即便不舍,也是用大爱成全自己的儿子,因为这是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的沈光耀,变得正直、善良、有担当。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才会让孩子的内心深处充满十足的动力,朝着前方不断努力奋进。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
尹建莉曾说过:童年需要“试错”,需要孩子“不听话”。
因为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小时候曾经拿本应交给学校食堂的钱,去买了零食。
他父亲知道后,说了一句:“南山,你好好想一想,你这样做来骗我们,到底做得对不对。”
钟南山院士说,父亲的话让他受益终生,从此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当作人生信条。
只有当父母内心建立起允许孩子犯错的意识,才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让孩子学会面对自己的错误,最后还要帮助孩子做一个反思。
正如教育家总结很多育儿书籍得出的道理:父母“刻意地教”远不如孩子“自发地学”。
然后,共情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苏翊鸣在赛后解释自己梦想成真的原因:“一旦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因为努力永不骗人。”
而苏妈妈在给自己儿子的信中也所说到:
“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正是你从4岁起永不言弃,造就了现在更强大的自己,也让你可以更从容地面对人生中扑面而来的一切境遇。”
苏妈妈现场看到孩子夺冠后热泪盈眶,她懂得孩子为了实现奥运冠军梦想,付出了无数的努力,甚至自己的生命。
她也懂得,孩子更希望看到自己努力的过程被得到认可,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作为父母应该知道,学会表扬孩子成绩结果的同时,要更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同时也表达对孩子的期许。
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过程得到了肯定,故而会愈发的努力,争取下一个更大的成功。
父母对着孩子总说:“我爱你!”
可是说一千遍我爱你,也不如一个小小的支持、尊重、肯定,更能让孩子感觉到爱。
最好的爱,是成全孩子。
父母既看到孩子最真实想法,懂得孩子为之而付出的努力,也能无条件地支持孩子,从而点醒和激发孩子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其实放眼望去,那些幸福、快乐、成功的孩子,大部分的家庭环境,都是如此,不是吗?
作者简介:小小韦,爸妈精读专栏作者,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