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国就放弃了对黎巴嫩的殖民,为何黎

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88539.html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发生后,仅仅过了一天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来到当地,了解爆炸案件的情况,在他戴着口罩,走过遭到严重损毁的街道时,黎巴嫩的民众将他团团围住。

“不要给我们政府钱!”一名对黎当局极度失望的男子喊道。另一名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者满眼含泪地说:“你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更多路人则希望让法国政府接管黎巴嫩,他们争相握着马克龙的手,饱含深情的表示,黎巴嫩就是法国的儿子,恳求马克龙对他们施以援手。

(查看爆炸现场的马克龙)

面对大爆炸的悲惨境地,希望得到外人的帮助,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黎巴嫩民众在马克龙所代表的法国面前,为何会不顾尊严,以儿子的身份自称呢?

一、法国和黎巴嫩的历史渊源。

黎巴嫩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息,早在公元11世纪,罗马教皇发起十字军东征时,就在黎巴嫩发现了信奉基督教的马龙派信徒,将这里作为十字军继续东征的后勤基地。

被法兰克人视为同宗兄弟的基督教马龙派,借着十字军的支持,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在的黎波里古城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只是在13世纪末时,马穆克穆斯林强占了黎巴嫩,还把法兰克人赶了出去。

年,黎巴嫩内部爆发了教派冲突,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国,以欧洲名义出兵黎巴嫩,平定了冲突,还向当地派出传教士,建立法语学校,以解放者身份,管理黎巴嫩,这期间,大量法国人移居黎巴嫩,法语成为当地的官方语言。

(十字军东征)

二、难以割舍的殖民情结。

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整个中东都成为土耳其人的属地。一战之后,战败国奥斯曼被赶出中东,英法对中东进行了势力划分,叙利亚和黎巴嫩成为法国势力范围,由于历史上法国和黎巴嫩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黎巴嫩人对于法国的到来,表示出极大的热情,民众纷纷上街夹道欢迎,把法国人赞美成解放者。

法国在年将叙利亚和黎巴嫩合并成大黎巴嫩国,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区别于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是,基督徒占了大多数,在国旗上,新生的黎巴嫩沿用了法国红绿白三色及雪松的图样,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没有多少变动。

法国管辖时期,是黎巴嫩有史以来,少有的安宁和高速发展时期,首都贝鲁特的城市建设和经济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富甲一方的“中东小巴黎”。人民安居乐业,地方安宁团结,人们不仅把法语当成主要语言,许多人还同时拥有法国和黎巴嫩双重国籍。

可是随着二战爆发,法国很快自顾不暇,无力执掌中东,于是戴高乐跑到贝鲁特,宣布黎巴嫩独立。同年,黎巴嫩各宗教派系通过谈判后,确立黎巴嫩《国家公约》,以分权共治的模式,来实现政权的分配和相互制衡,法国就此退出了黎巴嫩。

(黎马嫩内战)

三、黎巴嫩和法国的紧密联系。

由于法国多年的管辖影响,黎巴嫩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领域,无一不和法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法国是黎巴嫩第七大供应国,年,法国对黎出口总额7.48亿欧元,进口总额万欧元,贸易顺差为6.94亿欧元。法国资本在黎巴嫩的投资量,也从年的2.95亿欧元,增加到年的6.12亿欧元。有近家法国公司,在农业、食品、电信、石油和金融等行业开展业务。而黎巴嫩在法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年更是高达30亿欧元。

总体来说,正是因为黎巴嫩在历史上受到法国的深刻影响,在近代法国管辖期间,又为当地留下生活富裕社会安宁的美好回忆。使得黎巴嫩人,对于独立后当地宗教分治的政治体系下,动乱不堪的社会环境和低迷经济忍无可忍。尤其是此次爆炸发生后,黎巴嫩政府的无所作为,更让民众群情激奋,渴望能回到法国殖民统治时期。

据调查显示,近三成的黎巴嫩民众,希望能重新归于法国管辖之下,而不是任由当前的宗教派系之间为了争权内斗不止。

当前的黎巴嫩,也就像一个迷茫的孩子,渴望得到法国的关怀和帮助。从这一点上说,黎巴嫩在法国面前,以儿子自称也无可厚非。

(参考资料:《列国志——黎巴嫩》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