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努力还过不好这一生乔布斯教你用黄金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说,“如果你想造一条船,不要急着找人来收集物料,不要给他们分配任务和工作,而是要激发他们对大海的渴望”。《小王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曾经鼓舞了无数黑人民众站起来抗争种族隔离、争取民族平等,对美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演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史蒂夫.乔布斯“ThinkDifferent”的理念为什么能让濒危的苹果公司重新起航并一路高歌?为什么星巴克从西雅图的一家小咖啡店可以迅速发展成为遍布全球、深受大众喜爱的知名消费品牌?1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去做某件事,是由于内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们这样做,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动机。动机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望或意向,是人们追求某种预期目地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可以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触动了所有黑人的内心深处“渴望平等、像人一样被公平对待”的愿望,因此,一个演讲就可以掀起一场狂潮!触发并唤醒内心的驱动力,由内向外地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模式。乔布斯美国营销大师西蒙·斯涅克在《从“为什么”开始》中提出了“黄金圈法则”的思维模型。这种思维模型用三个同心圆来描述,从内到外依次是:为什么(why)、怎么做(how)以及做什么(what)。“黄金圈法则”思维模型黄金圈法则的核心,就是在思考或沟通的时候,按照由内圈向外圈,即why(初心)——how(过程)——what(结果)的特定结构来进行表述。当我们的思维模式处于黄金圈最外层(what)时,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却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处于中间层(how)时,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结果what,却很少会思考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当我们以why为出发点去做事情时,我们就拥有了内在的驱动力,不仅能激励自己,更能激励和影响拥有同样价值观或追求的人,激发热情,实现价值。具体怎么理解“黄金圈法则”呢?西蒙·斯涅克以苹果公司为例,乔布斯在新品发布会上说,“我们是追求创新、想要改变世界的公司”(why初心),“在探索创新的路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部手机”(how过程),“它拥有不错的外形、硬件,以及人性化的系统……”(what结果)。苹果公司“改变世界”的初心(why),触动了大家想要表达、想要与众不同的内心需求,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渴望。解决了内心需求所得出的结果(what)自然价值倍增,圈粉无数。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仅凭“ThinkDifferent”的执着追求就能够引领苹果公司逆袭的根本原因。而我们在生活中更多用到或遇到的与之完全相反的、由外向内的销售方式是这样的:“我们的手机内存是…、摄像头分辨率…万、机身超薄达到…毫米,这部手机非常棒,你要买一部吗”?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乔布斯是造梦者,他更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就像西蒙·斯涅克在TED演讲时说,“Peopledon’tbuywhatyoudo,theybuywhyyoudoit.”人们购买产品的原因,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做产品的初心。这个初心,是文化、是追求、是理想,是可以引发共鸣的、人们内心有温度的情感。它可以触发并唤醒拥有共同追求和理想的人的内在驱动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共振,获得认同。这种认同,即使当你身处困境时,也会不离不弃支持你。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些企业,他们更具有影响力,更有凝聚力,更有创新精神,更被成功青睐的原因。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为什么”要做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在父亲想开咖啡店的愿望激励下,想要建立一个尊重和善待他人,具有人文精神的公司。这是星巴克最初的使命和价值观。这种人文精神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忠诚,也让员工更加珍惜、更加团结,汇成合力,成为企业发展强大的推进剂。随着星巴克定位在打造介于办公室和家庭之间的“第三生活空间”,营造一个人们可以品尝香浓咖啡、畅谈人生的舒适社交场所起,星巴克就大胆将企业特色和本土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店铺的每个细节中,打造超乎想象的“星巴克体验”。“星巴克”体验因此,在星巴克,人们更多的是在感受温馨和谐的气氛,以及咖啡带来的浪漫和感动。星巴克自始至终,都是以why为出发点,由内向外去做事情。一旦将产品和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就很容易吸引一批拥有同样追求和理想的人。黄金圈思维可以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运用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企业管理、自我创业、营销、沟通等场景的问题,甚至在个人成长和激励、婚姻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也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收获更多。2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曾说:“有一个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查理.芒格时代快速发展,行业的更迭交错,让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身处时代奔涌的浪潮之中。唯有保持终身学习,才能为我们提供稳固的支点和源源不断的能量。我们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但很多时候,却总感觉学了很多知识,学完也没怎么用上,没过多久就忘的差不多了。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一筹莫展。于是,又不断投入新的学习,如此往复,陷入了无限循环,并由此产生知识焦虑。如何避免这种低效率的学习,让我们更具有竞争力呢?查理.芒格在普世智慧的演讲中说,“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芒格所说的可以将那些庞杂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模型框架就是普世智慧。黄金圈思维就是可以提升我们认知能力的普世智慧的一种。运用黄金圈思维、由内而外的思维模式,从认知的核心——构建底层认知结构出发,通过加深对所积累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底层规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融会贯通,综合系统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我们改变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底层认知结构,是黄金圈的内圈(why),也是我们学习的本质。我们期望的结果,是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这是黄金圈的最外层(what)。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底层规律,综合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这是实现提升自我能力的路径,也是黄金圈的中间层(how)。当我们清晰了学习的本质和自己的目标时,就像有了航海图的航程,需要做的,就是去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路径管理。有人认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但知识多了也不一定对事物有更深彻的认识。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因熟读兵书而闻名,后被赵王派往长平之战接替廉颇做统帅。他因盲目出击,未根据实际情况做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这就是历史上触目惊心的“纸上谈兵”,对知识没有深彻的理解,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融会贯通地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学成了死知识。只有5%的人运用底层规律看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变量有两个,一个是底层规律,另一个是认知效率。深入理解知识,才能让知识具有成长裂变的生命力,新旧知识之间产生链接,最终构筑出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很多问题表象不同,但实质却是相同的。就好像孩子哭闹要抱抱,和情侣间因被对方忽视而闹情绪,这两件事情的实质,都是心理对于安全感需求的表现。清楚了问题背后的本质,运用心理学的自我需求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就可以理解对方,做到“只讲爱,不讲理”,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很多人都很努力,每遇到新问题,就会去学习新知识,一直在追逐技术效率的提升,一直学习一直忙,却忽视了认知效率也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变量。认知效率就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清楚问题背后的需求,并用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底层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物理学家费曼说,“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深入地学习知识或认识事物,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真正理解知识,把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融入思考,消化吸收,从中发现规律,并生发出自己新的见解和领悟。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看到具体场景或问题所对应的知识的链接,让知识具象化;也能够用知识构建的底层规律去解决不同表象、但本质相同的各种问题。这个过程是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实践的过程。慢工出细活,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补充、去思考。一旦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却可以快速且大量的解决很多问题,思路更加开阔,迅速提升我们的竞争力。3那么,如何用黄金圈思维来看待婚姻关系和子女教育呢?好的婚姻关系,一定是彼此有成长,人格相互互补完善的。黄金圈思维的内圈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的原动力,也就是这段婚姻对于我们的意义。这个意义,决定了我们可以走多远。就好像攀登山峰,当你确定了登山的意义,途中即使遇到困难,你也可以因为这份初心、这个意义,内心获得支撑和力量,不会轻易放弃。根据自己的初心,为婚姻赋予意义,找到确认的这份感情与自己深层次的链接,婚姻关系才会粘合得更紧密,感情才会越发深厚,你也不会迷失自己。因为生命和关系可以结束,但意义却能永存!所以,不妨在内心深处和自己确认,为什么是这个人?这段婚姻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探究自己的初心,清晰婚姻的意义,也会对婚姻关系倍感珍惜。积极、有效的沟通也是好的婚姻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黄金圈思维帮助我们看到对方行为背后内心深处的需求本质,从而审视自己,理解对方,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婚姻关系中遇到问题,当两个人共同去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对方作为对立面时,婚姻关系其实就已经进步了。在家庭子女教育中,黄金圈思维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明晰子女教育的意义。“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武志红我们对子女倾注心血,希望他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能有所作为。那么,子女教育的意义就是让他们“成龙成凤”吗?弄清楚这个问题,是运用黄金圈思维来看待子女教育问题的核心,也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也不是父母未了心愿的继承者。我们可以给予爱,给予陪伴,给予引导,给予建议,但最终书写人生之路的还是他自己。每个人,即使是孩子,也希望对自己的行为拥有主动权。比如,孩子喜欢滑板,即使摔跤让他呲牙咧嘴,他还是要站起来继续滑。这是他自己喜欢的,在这件事上他就有主动意识,会主动克服困难,而不轻易说放弃。在人生的路上又何尝不希望如此呢。因此,子女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帮助他(她)成长为拥有生命主动权的、具有独立人格的道德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从这个核心维度出发,通过品德教育、人格教育、启智教育等,针对孩子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特点,正确地爱和引导,最大化地激发孩子生命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的人生,必定丰盛。写在最后:漫画大师蔡志忠在纪录片《生命·觉者》中说:“我每天是天黑就睡觉,基本上都是在凌晨1点就会醒来,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窗前思考——聆听宇宙的声音,心灵会告诉你一些早该想到的事”。蔡志忠蔡志忠从小就借由《圣经》故事而思考人生,不停地在思考和读书中了解自己,始终践行一以贯之“向内求”的人生智慧。蔡志忠认为,“一个人会成为很厉害的人,不是因为很努力,而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样把它做好。”由内而外,带来的是生命的觉醒和主动性。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说,“获取普世的智慧,并付诸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摆脱贫穷,成为富有的人。”不论在财富积累,寻找人生意义,还是人生成长的各个方面,运用黄金圈思维,培养由内而外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让我们收获满满、意义非凡。“万物皆有规律,谁都能成功,只要懂得朝向内在去寻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