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21全球能源危机下能源转型之
来源:财联社
解密全球能源危机系列共有三篇,上篇可点选:解密全球能源危机(上):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能带来哪些启示
中篇可点选:解密全球能源危机(中):全球股债汇市场会如何演绎?
财联社(上海,编辑潇湘)讯,在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西伯顿(WestBurton)燃煤发电厂,高达米的烟囱远远就能望见。当锅炉全负荷燃烧时,西伯顿电厂的每天会消耗数千吨煤,并不断喷涌出那些令人闻之色变、最终将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
在今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西伯顿发电厂已很少再被使用。因为按计划,这家拥有50多年悠久历史的发电厂将于明年关闭,成为化石燃料时代的又一处新“遗迹”。这也将是欧洲座燃煤电厂中已经或计划关闭的第座,以实现向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过渡的宏伟目标。
然而,到了9月份,英国当地的民众却突然发现,这一在环保人士眼中老旧、污染程度爆表的电力设施,却在其“生命的尽头”成为了当地居民的最后依靠:正是有了它,当地的夜晚才依然能在全球能源危机下暂时保持“灯火通明”。
目前,西伯顿发电厂的例子在世界各地已比比皆是——随着疫情后的强劲经济复苏提振需求,化石燃料的价格正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尽管各国都早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绿色能源的承诺和计划,但这种能源转型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事实证明,至少在当前,人们依然迫切需要化石能源,这种自工业革命以来长达数个世纪传统能源依赖,想要彻底戒除,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事。
这无疑也成为了眼下这场起于欧洲、蔓延全球的能源危机背后,最值得人们在未来思考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能源转型这一长达数十年的艰巨任务?面对能源转型过程中带来的阵痛,人类又究竟该何去何从?
多国“能源荒”现状大盘点
能源对现代社会有多重要,其实本不必多作赘述:没有电力,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将遭遇沉重打击,而眼下,那些身处这场全球能源危机困境下的人们,无疑便最具有发言权。
从欧洲到亚洲,从诸如英国西班牙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到印度黎巴嫩这样相对贫困的地区,眼下都经历着相似的一幕——电价飞涨,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随时拉闸限电的风险,甚至于远在美洲大陆本早已能够实现能源自给的美国,也可能在今冬受到这场危机蔓延的波及……
欧洲诸国
在今年这场能源危机中,欧洲地区堪称是首当其冲。由于英国将近一半的电力都依靠天然气,英国每兆瓦时电价一度涨到英镑,打破了从年至今22年的历史记录,相较去年同期更是暴涨了%。目前,英国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已经承受不起高昂的电价,多家化肥厂已宣布或计划在冬季停产;钢铁、玻璃、陶瓷和纸张生产商在内的能源密集型制造商近日也纷纷警告英国政府,如果仍然不对天然气批发价格飙升的现状采取措施,他们可能会被迫停产。
欧洲大陆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在过去的一个月,德国明年到期的电力期货增幅高达12%,至每兆瓦时欧元。在西班牙和葡萄牙,9月初平均批发电价大约是半年前平均价格的3倍。目前,欧洲天然气的储存库容量已不足75%,是十多年来的同期最低水平。陷入“能源贫困”最糟糕的是保加利亚和立陶宛,总人口中有近30%的家庭存在“能源贫困”。
印度
如果说,欧洲是天然气价格飙升下的最大受害者,那么印度则无疑正饱受另一类更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炭价格的飞升之苦。根据本周稍早的统计,该国个燃煤发电站中过半库存燃煤可用天数低于三天。作为一个七成发电靠烧煤的国家,在用电量恢复至年水平、国际煤价上涨40%导致进口数量创两年新低的背景下,全球第二大煤炭进口国出现缺电难言意外。印度德里首席部长ArvindKejriwal上周末更是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警告该地区由于煤炭短缺将有可能出现供电危机,并请求总理莫迪下场干预。
黎巴嫩
在本轮能源危机下,不少此前就身陷经济危机的贫困国家,眼下更是已经遭遇了全国性的大面积停电,黎巴嫩就是其中的代表。上周末,该国两座主要发电站停摆,使得黎巴嫩全国电网正式陷入瘫痪,造成电网瘫痪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能源短缺。黎巴嫩政府已有意动用军队燃油储备临时恢复发电厂运作,当地许多民众则已经开始转而使用柴油发电机满足用电需求,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柴油本身在眼下也是极为短缺的物资。
日本
在能源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日本,全球能源价格飙升也正推动当地通胀升温和电力紧缺。本周一,日本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现货价格达到每千瓦时50.01日元/千瓦时,为今年1月以来最高。分析人士指出,现在日本面临的情景与去年冬天日本能源危机前夕非常相似:天然气和煤炭成本的上升正在推动价格上涨,而气温再过几周就会下降。目前,日本大型公用事业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去年的能源危机重演。
巴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美洲大陆并非是本轮全球能源危机的中心,但其实南美主要经济体巴西眼下也有着自身的烦恼。近年来,巴西主要依赖水力发电,巴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居南美洲国家首位,其中水力发电约占76.8%。然而,巴西今年遭遇了罕见的霜冻和近一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同样陷入了电力和能源危机之中,部分巴西地区的汽油价格超过了每升7雷亚尔。能源价格攀升推动巴西通胀率达到了9.68%,远超巴西年初设定的3.75%,巴西央行则成为了年内加息幅度最大的主要经济体央行。
美国
即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或许也难以在本轮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中“全身而退”。有迹象显示,这场正在欧洲和亚洲蔓延的能源危机,正在向美国逼近。当前,美国汽油价格已经升至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燃油库存却降至逾20年来最低水平。根据EIA数据,美国电力来源的40%都由天然气提供。由于天然气短缺,一些电力公司正在提醒客户做好冬季涨价的准备。杜克能源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就警告客户,今年冬天的账单或将飙升。
中国
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的叠加近期也已导致我国的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对此,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13日表示,能保障今冬明春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民生用电、用气可全额保障。发改委将指导地方和企业坚持民生优先,必要时“压非保民”,科学制定有序用能方案,确保限电、限气不限居民。
煤炭的“复辟”:偶然还是必然?
在本轮全球能源危机中,化石燃料需求已经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这意味着碳排放量也在上升。一份海外机构的预测显示,若按照目前的趋势,到年年中,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总消费量可能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能源专家、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教授ThierryBros不无感慨地表示,本轮能源危机或许便是化石燃料对能源转型的一场终极“报复”。
颇为令人感到唏嘘的是,眼下,距离11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COP26)其实仅剩下了最后几周的时间,许多人将此次会议视为避免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的最后机会。
一边是传统能源需求和价格的大幅攀升,另一边则是迫在眉睫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后窗口,如何作出艰难的抉择,无疑正考验着全球决策者的决心和智慧。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早已经不是“要不要实现”,而是“什么时候实现”的问题。六年前,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迄今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巴黎协定》,设定了“净零排放”、“碳达峰”等目标,越来越多国家自那以后也在环保领域,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脚步。
在去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已经占到了德国电力市场的半壁江山,接近10年前的三倍;英国凭借海上风力资源雄厚的先天条件,大规模建设了海上风电设施;法国也利用起了丰富的离岸风力、水力和森林资源,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南非则推出了一项27亿美元的计划,推动本土矿业公司开发利用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
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的一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70%的全球受访者担心气候变化会在某个时候伤害到自己。美国的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但也达到了60%。在德国,秉持环保主张的绿党则刚刚在选举中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席位数,很可能成为下一届德国政府内阁的一部分。
然而,眼下的情况表明,能源转型已逐渐进入了一个开始令人“望而生畏”的新阶段,各国同时减排、保持低价和保障供应安全等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如果眼下飞涨的能源价格削弱了公众对气候政策的支持,这一努力的步伐甚至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在短期周期性因素(超快反弹和供应限制)的影响下,一个更大的长期趋势也在重新塑造市场:随着各国政府努力减少排放,投资者正在撤出污染严重的能源领域,企业也在削减相关支出和关闭设施。但由于清洁能源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来填补这一缺口,这就造成了一种资源的不平衡乃至错配,以及衍生而来的价格波动。
道达尔首席执行官PatrickPouyanne本周最新表示,随着天然气价格的飙升,煤炭成为了“王者”,这对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显然产生了不利影响。Pouyanne指出,“用天然气取代煤炭有利于气候变化,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降低价格。因为煤炭如今已经成为了市场上最佳选择——煤炭比所有其他能源都便宜。”
美国最高能源外交官阿莫斯·霍克斯坦(AmosHochstein)则表示,“气候危机是真实存在的,能源转型也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加快这一进程,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想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在这样做的同时,首先想办法让全球经济免受极端能源冲击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目前,主要的几大清洁能源和可持续能源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环保优势,但各自也在本轮能源危机中暴露出了不少弊端。
风力和水力发电有时需要“看天吃饭”,欧洲和巴西面临的窘境就是最好的案例。而光伏太阳能发电的间隙性和储能不足也曾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加州电力危机中受到过诟病:在夜间用电高峰时光伏往往派不上用场。加州电网运营商当初甚至一度呼吁当地民众,在高峰时间段之前给电动汽车充电,以及避免使用大型电器和关闭用不到的电灯。
英国石油首席执行官BernardLooney本周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周专题讨论会上就表示,“我认为,欧洲的这场危机提醒我们,能源是社会命脉的重要一部分,能源消耗的大趋势只会有一个方向,那就是上升。我们都知道,太阳不会在晚上发光,风也不会一直刮,所以我们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问题。”
在谈到政府推动减少化石燃料生产和使用时,Looney指出,“最终,如果供应消失而旺盛的需求没有改变,那就只有一个后果,即价格加速上涨。因此,我并不是建议把责任推到消费者或社会身上,但这是一个体系,供需双方都必须合作。”
欧洲Zenobe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NicholasBeatty则指出,“这次危机提醒人们,尽管世界正在努力建立新的能源体系,但仍然离不开旧的能源体系。”
本轮的全球能源危机也令一些业内人士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一些清洁能源的有效替代品,例如核能上。从日本到芬兰以及法国都暗示他们正在为重启核电站做准备。这甚至引发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上对铀的投机行为:尽管最初对铀价上涨的兴奋情绪消退,该板块在9月下旬出现了温和回调,但新一轮的上涨已经开始。
加速转型论
当然,眼下也有另一种呼声颇高的声音认为,当下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恰恰表明对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投资还远远不够。若清洁能源的建设真的能够发展到独当一面的地步,又岂会最终被传统能源的涨价潮所左右。
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Timmermans)上周就表示,放缓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其实才是对能源危机作出的错误反应。长远来看,向再生能源转型能让欧洲免于承受变化莫测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之苦,正确做法是保持转型势头,甚至加速转型。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显示,年全球预计将在清洁能源和能效方面投入约亿美元,“远远低于”实现脱碳目标所需的资金。IEA在本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解决能源紧张问题的办法是大幅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投资。
今年早些时候,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组织表示,如果世界要在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就必须立即停止投资新的化石燃料供应项目。IEA署长比罗尔称,“全球能源市场可能很快陷入更大震荡。我们没有进行足够的投资来满足未来能源需求,而这种不确定性正在为未来的动荡埋下伏笔。”
美国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则预测,未来以风能和太阳能为形式的廉价可再生能源料将进一步把煤炭和天然气挤出能源市场。到年,风能和太阳能将满足美国近30%的电力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近半个世纪前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恰恰激发了人们对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其他化石燃料的更大兴趣。以色列太阳能之父兹维·塔博尔(ZviTabor)发明的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运用。如今,在以色列约有90%的家庭在使用塔博尔的发明,甚至该国各地许多建筑也是完全由太阳能供电。
而这一回,全球能源的转型之路又将在这场能源危机之后何去何从?也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