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东战争,新生的以色列面对七国围攻
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戴维·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宣读独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色列国。然而,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和也门便对以色列宣战,阿拉伯联军随即开入巴勒斯坦地区,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爆发。那么,刚刚新生的以色列,又是如何击败强大的阿拉伯联军的呢?
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自被罗马人赶出耶路撒冷开始,犹太人便踏上了长达两千年的流浪之路,直到十九世纪末开始,由于欧洲排犹浪潮日渐强烈,“犹太复国运动”开始逐渐兴起,大量犹太人开始纷纷想方设法的回到上帝赋予的应许之地——巴勒斯坦。
凭借着长期经商所拥有的金钱,犹太人通过向当地人购买土地的方式,重新在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一战”之后,由于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时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的英国,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便将该地区一分为二,其中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则为犹太人居住区。
然而,居住区的划分并没能彻底化解矛盾,英国于是又在年发布白皮书,规定犹太人的移民数量不得超过7.5万人,并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然而,由于“二战”时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犹太移民浪潮反而愈演愈烈,到“二战”结束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已经高达60万。
然而,随着犹太人的持续增多,与当地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由于“二战”中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博取了不少国家的同情,因此犹太人开始积极谋求在“应许之地”建立犹太国家,毕竟自己的祖辈就生活在这里。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却认为,当初将你们赶出去的是罗马人,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千多年,你们如今却要在这里建国,这就是侵略行为。
“二战”后随着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弱,以美苏为首的新兴强国开始崛起,为了从英法等国手中夺取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在美苏的主导下,在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上,最终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1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联合国第号决议,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于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平方公里)则国际化。决议通过之后,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代表纷纷愤怒立场,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消息传出后,各阿拉伯国家更是爆发大规模游行,强烈反对分治决议。
而从年11月30日开始,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便开始爆发剧烈的武装冲突,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眼看冲突不可避免,英国于年5月14日提前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以色列宣布建国。16分钟后,美国承认以色列。
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年5月15日,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次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也门相继对以色列宣战,阿拉伯联军随之相继开入巴勒斯坦,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对以色列发动进攻,兵锋直指特拉维夫,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阿拉伯联军势如破竹,美苏调停双方停火四周
在联合国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中,本就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分割存在着严重失衡,更要命的是还只规定了双方的国土面积,而没有划清具体的国境线,决议规定具体的边界由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协商,然而双方的这种关系,又怎么可能坐下来协商。
5月16日凌晨,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也门七国便以阿拉伯联盟的名义对以色列宣战,早已集结起来的4.5万阿拉伯联军直接从东、南、北三面对以色列发动了进攻,意图彻底将以色列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而沉浸在建国喜悦中的犹太人,根本没有想到战争会来得这么快,更要命的是当时以色列根本没有正规军,全国只有临时组建的民兵三万人,几乎没有什么重型装备,缺乏统一的指挥,面对阿拉伯军队的进攻,只能像一群散兵游勇一样的自发抵抗。
战争初期形势与此同时,战争爆发之后,世界各地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增加了不少,大量犹太人刚下飞机,便拿起武器奔赴前线。虽然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大家样貌、语言、穿着和武器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知道自己是犹太人,他们来之不易的国家必须保卫下来。
以色列开国领袖之一的梅厄夫人,则在战争开始后,便在美国各地游说,她表示:现在哭声、掌声对以色列都没有用,以色列需要钱,需要扩充兵员的钱,购买武器的钱。于是,很快美国便以犹太财团的名义为以色列筹款八千万美元用于战争。
梅厄夫人然而,虽然以色列各地抵抗从未停止,犹太军队想要拼死守护来之不易的国家,奈何精神战胜不了物资,在阿拉伯联军正轨军团的进攻下,各地以军节节败退,几乎呈现出全线溃败之势。
为了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驻联合国代表埃班,“以色列需要几周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与此同时,美苏主导的以色列建国事宜,怎么可能就这样任其自生自灭,战第三天美国便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也要求安理会立即表决,并指责阿拉伯国家的进攻,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行动。英国最初反对该议案,但因财政上有求于美国,最终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并撤走了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约旦提供武器。
面对联合国的调停,阿拉伯联军方面竟然也同意了停火。原因在于,阿拉伯联军方面认为以色列已经不足为据,即使停火胜负也难以扭转,而且己方虽然节节取胜,但军队已经疲惫、武器弹药也需要补给。于是,在年6月11日,阿以双方最终同意停火四周。
以色列完成军队组建,对阿拉伯联军展开反扑
当时,虽然面对刚刚建国的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占据着绝对优势,但由于他们无力封锁以色列的地中海海岸,结果导致以色列利用难得的四周停火时间,迅速完成了军队的组建和装备。
首先是兵源扩充,由于战争前期以军伤亡惨重,因此急需兵源的补充。为此,以色列当局下达命令,一是征集17岁以上的男女青年接受两个月的训练,组建以军后备力量;二是召集36至38岁的男女服现役,并动员4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三是35岁以下的男子即使拥有两个以上抚养者也要服现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世界各地补充了六千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其中还包括不少飞行员。
其次是采购武器,以色列从美国和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尤其是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
最后是军事改组,以色列将国防军编成4个军区,明确了个军区所分担的作战地域,而且完善了军事指挥系统,甚至还演练了军队空地协同作战。
结果,在短暂的四周停火时间里,以色列军队不仅迅速从3万多人扩编到了6万人,而且仅用四周时间便实现了步兵的摩托化、机械化,甚至具备了空地协同作战的能力。而阿拉伯联军在这四周内,除了去圣城耶路撒冷祷告外,只是完善了军队驻地的调整,并少量的补充了兵源,其前线的正规军仍然只有4.5万人。
经过充分的准备,年7月9日,停火时间一到,以色列军队便对阿拉伯联军发动了反击。与战争刚开始的以色列一样,阿拉伯联军也根本没想到以色列竟然会主动发动进攻,再加上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结果被打得节节败退。
到年7月18日,经过十天的战斗,以色列成功夺回了约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夺取了战略主动权。之后,双方再度签订停火协议,而以色列再度利用停火,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
到10月初,以军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人,且拥有了多架作战飞机和16艘舰船,而阿拉伯国家则由于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军队士气却是每况愈下。
年10月15日,以色列主动破坏停火协议,再度向阿拉伯军队发动进攻。在这次进攻中,以军在南部将埃及军队彻底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除加沙地带外),后在英国介入下才停止了对埃及领土的进攻,而在北部甚至一度攻入了黎巴嫩境内。
由于军事层面的失利,埃及最终于年2月24日与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埃及被迫承认以色列占有除加沙地带外的整个内格夫地区。之后,以色列先后与黎巴嫩(2月23日)、约旦(4月3日)和叙利亚(7月20日)签订停战协定,伊拉克虽然拒绝与以色列和谈,但在以约停战后也撤出了巴勒斯坦地区,第一次中东战争至此结束。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局势在这场持续十五个月的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人,阿拉伯国家非但没能消灭以色列,反而使得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2万多平方公里),远超联合国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中应有的土地,而6万多巴勒斯坦人则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