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一封遗书,妈我把命还给你,若有来生

白癜风治疗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3月30日,一名13的女孩留给妈妈的一封遗书,可以说这是她生前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是的,她有从17楼跳楼的勇气,但是却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从三岁开始,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受到父母了语言暴力,身体暴力。成绩和钱是孩子在这封遗书中着重提到的。年纪轻轻还没有享受应该有的生活,就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父母也悔恨不已,但是也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时间无法倒流。

①孩子的生命是谁的?

我们身为父母,经常口头的话,你给我把作业写完了。你给我把数学题做了,你给我把英语单词给我背过,你怎么又给我考了这么点分。

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孩子不是你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所以成长和教育中要充分地尊重孩子。

记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论孩子”的诗,诗中写到;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冰心译)

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人生使命和意义要实现,因此,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控制欲望和需求保持克制,不要把孩子当做是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工具。13岁女孩在艺术中不断的重复了,自己被父母控制到极端,而自己不是自己,是父母工具,这就是值得所有父母思考的一个点。

②父母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孩子,让孩子负罪感。

现代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经常说,我们这么辛苦,这不都是为了你么?,不是你,我们用的着这么辛苦么?我们这么做,不还是让你长大不缺钱,不像我们这样么?

要知道作为父母应该知道的,你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人,你有权利进行选择,比如结婚,工作,生孩子。但是作为一个成年的人最应该有的就是,对自己的选择要承担起责任。换句话,并不是孩子要求你生产,抚养。这是你的选择,既然是你的选择就不要把责任推向孩子,不断推脱自己的责任,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③钱很重要,但是钱不是一切。

从孩子的这封遗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钱,无论是父母培养花钱的压力,还是从小培养的压岁钱金钱观,都清晰刻画到孩子内心。少一个败家子,家庭会富裕起来。等等

也同时显示出来,现代父母为孩子身上花钱,并不是理智的,而是有条件的。从内心上不得已要花钱,才能买来好成绩。

④孩子的善良和责任感。

孩子从遗书中,即使自杀前,还是在关心家人,不会让房子变成凶宅,接奶奶,不要去旅游被人家骗钱。少加班少熬夜。从学校的借书卡同样清楚的标注了好了具体的三本书的名称,麻烦跟老师说谢谢,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小朋友买糖。希望弟弟不要像自己一样累。

我相信这个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虽然对父母说出来心中的各种不满,但是最后将近一页的文字还是对父母,对家长朋友,慢慢的关心。也许她把太多的事情归为自己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她真的对活着充满了悲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