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是一回事吗
近代以来犹太人的建国运动又被称为“犹太复国主义”。年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建立被犹太民族定义为“复国”。“建国”与“复国”看起来似乎只有一字之差,而我们平时也几乎是混用这两个概念的,但以色列人自己是绝不会说自己在年建国的,他们一定会说自己是在年复国。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就在迦南(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古代以色列国家。
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因此被犹太民族视为是古代以色列国家的复兴。犹太人的祖先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大约起源于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说法:在闪米特部落中诞生了一位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圣祖先知,他被视为是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将这位圣祖先知的名字翻译为亚伯拉罕。
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则将其翻译为易卜拉欣,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多国之父。这位多国之父迎娶了撒拉作为自己的妻子,撒拉因此被称为多国之母。然而多国之父与多国之母之间却长期未能孕育出爱的结晶,于是撒拉将自己的侍女夏甲引荐给亚伯拉罕(易卜拉欣),随后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与夏甲生下长子以实玛利(古兰经中称其为伊斯玛仪)。
伊斯玛仪被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追溯为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玛仪出生后身为正妻的撒拉也生下了儿子以撒(古兰经中称其为伊斯哈格)。以撒的儿子雅各曾梦见与天使摔跤的场景,于是他的后裔被称为以色列人(意味与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其子均为一族族长,这十二个儿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
雅各的幼子后来在埃及成为宰相,晚年的雅各为躲避饥荒率领族人前往埃及与幼子重聚。此后雅各的子孙在埃及旅居年之久,大约在公元前年他们在部族领袖摩西的率领下走出埃及,重新回到迦南地区(后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人曾在西奈半岛辗转逗留过40年。据说在此期间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上帝赐予的法律,由此正式创立了犹太教。
公元前11世纪回归迦南的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便雅悯支派的扫罗成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代国王。扫罗王在位期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屡屡击败腓力士人,但却并不擅长国家内部治理。南方的犹大支派趁机拥戴大卫为王。大卫王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国王,如今以色列国旗中间的蓝色六角星就是代表大卫王的。大卫在位的四十年中没有一年不出征: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被他打了个遍。
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在大卫时代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南至埃及边境,包括了约旦的西部。公元前年左右大卫将处于松散联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塑造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所罗门王在位时期是古以色列王国的黄金时代:这时以色列的疆域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
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彻底摆脱部族时代,国王的权力开始空前集中——全国被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在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负责行政治理和收取赋税的各级官吏以取代原来各支派部族的首领。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农业、养马业、金属冶炼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罗门王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最远曾到达过非洲、印度等地。
一时间四方邻国皆慕名前来拜访,因此留下了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传说:来自如今埃塞俄比亚的示巴女王慕名前往以色列访问并与所罗门王生育了一个名叫曼尼里克的儿子,后者成为了统治埃塞俄比亚近似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所罗门时代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鼎盛辉煌的时期,所以至今很多犹太男性的名字都喜欢叫所罗门。所罗门王死后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大约在公元前年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公元前年以色列王国被中东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征服。这时同宗同族的犹大王国不仅没出手帮助,还拒绝接纳以色列王国的难民入境,从而导致古以色列国的居民大多被掠往亚述。这部分犹太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被中东其他民族所同化。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公元前年推翻了亚述帝国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大王国就此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属国,然而犹大王国对此并不甘心,于是在埃及的拉拢之下叛离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在经过长达18个月之久的围城战后终于将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焚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
尼布甲尼撒二世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城作为自己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次流散。公元前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波斯人允许犹太人在服从波斯帝国的统治这一前提下享有一定自治自主权。
公元前年(一说公元前年)返回故土的犹太人重建了犹太教圣殿,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犹太民族历史上的第二圣殿时期。这一时期犹太人中还出了一个著名人物——波斯王后以斯帖。以斯帖是被人贩子掳进波斯王宫。以斯帖入宫时隐瞒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当波斯权臣密谋迫害屠杀帝国境内犹太人之时以斯帖王后大胆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边摆事实、讲道理,一边谈感情、博同情。
最终以斯帖挫败了对方屠杀犹太人的阴谋。国王在知晓以斯帖的犹太人身份之后并没怪罪,反而任命了以斯帖的舅父末底改为宰相。以斯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于《圣经·以斯帖记》,犹太教的普珥节就是为纪念以斯帖而诞生的。在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基本能得到较为平等的公民待遇:买房、置地、当官、做生意都不受限制,算是过上了难得的几百年安稳岁月。
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后犹太人又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臣民。亚历山大延续了波斯帝国对犹太人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犹太人在臣服于帝国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可以保留一定的自治权。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帝国迅速分裂成为马其顿王国、叙利亚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三国,而犹太人所生活的迦南地区则长期处于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的争夺之中。
公元前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哈斯蒙尼王朝(又翻译为马卡比王国)。这个王国周旋于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两大强国之间,尽管不得不向两大强国称臣纳贡,但实质上相当于一个内政独立的藩属国。后来塞琉古、托勒密两大王国都被新兴的罗马人所征服,在这一过程中罗马人的扩张触角也延伸到了迦南地区: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兵临耶路撒冷城下。
庞培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攻城战后拿下了耶路撒冷。罗马人攻陷耶路撒冷后展开了屠城行动,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则被贩卖为奴。此后犹太国家沦为了罗马帝国的附庸,不过在形式上仍保留着一个国家的行政架构。从公元66年起犹太人不断掀起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公元70年8月30日罗马人占领并焚烧了犹太人的圣殿。公元73年4月15日罗马人攻陷了犹太起义军固守的马萨达要塞。
此后犹太人又在亚历山大、塞浦路斯等地发动了几次反罗马起义,但最终都被罗马统治当局镇压下去。罗马皇帝哈德良为缓和犹太人的反抗情绪试图修复耶路撒冷的圣殿,然而他很快发现这样做与罗马帝国在当地长期以来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在目标上并不一致,罗马总督的剥削与勒索也使修复圣殿的工作始终难以完成。哈德良最终变卦了:他不仅放弃重修圣殿,同时还禁止犹太人行割礼。
这一决定极大损伤了犹太人的民族感情,成为了公元年-年大起义的导火线。这次起义爆发后许多志愿者纷纷参与其中。起义军成功夺取了耶路撒冷,还控制了利达、刻发尔、哈卢帕、恩马利斯、佐尔、希律堡、隐基底、阿多拉、赫伯罗、伯萨、美拉德等地。起义军发行了铸有“拯救锡安”、“为了以色列的自由”等字样的钱币,征收什一税和地租,组织群众进行生产,恢复了犹太教的传统习俗。
公元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从帝国各地调来七个集团镇压这场起义。公元年夏季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起义领导者巴尔·科赫巴率部转移到耶路撒冷东南约11公里处的贝塔尔要塞。起义军在这里坚守到公元年8月。最终罗马人还是成功镇压了这场起义,迦南地区由罗马的附庸国变成了罗马帝国直接统治的行省。罗马人将当地的犹太人逐出,同时从其他地区移入非犹太居民。
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各国视犹太人为异端。客居欧洲的犹太人被欧洲各国打压了一千多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受尽了歧视、迫害乃至屠杀。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世界的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并开始向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印度、越南、古巴等地爆发了民族运动;巴尔干国家纷纷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
从年起“民族主义”一词就开始在社会文本中频频出现。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族主义是指以民族为符号与动力的、有统一意识形态的社会及政治文化运动。从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主义就开始逐渐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犹太人被排挤迫害的客观现实和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兴起共同促进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发展。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第一次世界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大会。
这次会议把犹太人复国的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国即巴勒斯坦地区,随后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向英、德、法、美等大国寻求支持,一时间欧美主要大国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犹太人的政治组织。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表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这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集团战胜告终:昔日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战败国被彻底肢解,这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大量犹太人趁机涌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到来使生活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感受到了威胁——他们认为犹太人侵占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年英国人试图通过分出巴勒斯坦的内地部分成立独立的外约旦国家来抚慰阿拉伯人。
于是约旦河以东的外约旦地区就此从巴勒斯坦地区分出来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的独立阻止了犹太人的渗透,使阿拉伯人在当地占据了优势地位。然而在将约旦分出后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却愈演愈烈。这时作为巴勒斯坦统治者的英国却认为:犹太人不过只是想回到自己祖先生活的故土,还不至于达到侵犯阿拉伯人在当地的权利和地位的程度。
然而年纳粹党上台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国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年犹太人刚开始大规模向巴勒斯坦迁徙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只生活着名犹太人,然而到了二战爆发时的年就陡然上升到45万人。随着二战爆发后纳粹铁蹄肆虐欧洲各国,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的魔掌而逃到巴勒斯坦。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人与犹太移民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年7月7日英国皇家调查团发布的《皮尔报告》全面分析了巴勒斯坦冲突的起因与现状。这份报告认为阿拉伯人确实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要求民族权利并恐惧犹太民族家园的建立是骚动的根本原因。然而与此同时该报告又认为在纳粹迫害欧洲犹太人的前提下阻止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也是不现实的。该报告认为应当将巴勒斯坦地区分割为分别由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统治的两个国家。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巴以分治方案的实际上就是这份报告,然而二战的爆发使这份报告没能来得及付诸实施。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当时由英国托管的迦南地区在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约1.15万平方公里)。年5月14日现代以色列国家在两千多年前的以色列王国故土上宣布成立。
这个犹太人所建立的国家沿用了古代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的国名,以此象征着犹太民族与苦难历史的告别和对祖先历史文化的继承。在以色列的复国仪式上作为首任总理的本-古里安宣读了以色列的《独立宣言》:以色列地是犹太民族的诞生地。在这里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宗教与政治认同感;在这里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创造了具有民族特征与普遍意义的文化,把《圣经》这部不朽巨著贡献给了世界。
由此可见犹太民族的复国主义寄托着复兴民族传统的理念,那么沿用古代犹太人所建立的“以色列国”的国名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以色列”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意味与神角力的人,这也象征着新国家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率犹太民族告别过往的苦难历史,从而实现凤凰涅槃一般的民族复兴。尽管以色列是犹太复国主义所缔造的国家,然而时至今日以色列人和犹太人这两个概念已不能完全划等号了。
在今天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是两个关系密切却又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以色列是国名,而犹太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因此以色列人是指具有以色列国籍的人,而犹太人则是指泛指犹太民族。不是所有持以色列国籍的人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也不一定就是以色列的公民。犹太民族由于历史原因而散居世界各地,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犹太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称呼。
历史上真正遭受迫害的只是犹太人中的阿什肯纳兹人这一特定群体。阿什肯纳兹人最早是欧洲基督教国家对生活在莱茵河及日耳曼地区的犹太人的称呼,后来扩展到对欧洲犹太人的统称。随着新大陆发现之后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欧洲各民族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漂洋过海移居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所以这些地区的犹太后裔也属于阿什肯纳兹人的范畴。
然而古犹太人迁徙的方向并非只有欧洲:相当于我国宋代时期一支两万人左右的犹太人来到了中国。和欧洲犹太人所不同的是这支犹太人迅速同化在中华民族大群体中:他们有的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从事小买卖,有的耕地务农。他们身上唯一保留的犹太人印记就是他们的宗教“一赐乐业”(以色列的谐音)。一赐乐业尽管源自犹太教,但同中华文明以及同样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有不少融合。
他们的宗教场所和穆斯林一样称之为清真寺,也有部分犹太人改宗了伊斯兰,所以这批犹太后裔在我国目前有的登记为汉族,有的登记为回族。如今生活在中国的犹太后裔已和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完全实现了与中华文明的融合,生活在伊斯兰国家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也一直与当地的穆斯林和睦相处,直到近代犹太复国主义兴起之前定居中东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一直相安无事。
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和经典,阿拉伯帝国任命了不少犹太人担任外交、贸易、财政顾问,公元9世纪时希伯来语成为了从巴黎到巴格达和开罗的贸易路线上的主要交流语言。这一时期生活在阿拉伯帝国的犹太人还把阿拉伯、中国、印度的文明成果传入了欧洲。作为中东地区主要国家之一的伊朗境内也分布有数万犹太后裔:当初波斯帝国从巴比伦人手中解放犹太人后就有一部分犹太人选择留在波斯境内。
尽管如今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颇为紧张,然而伊朗的犹太人其实和以色列并没任何关系,事实上伊朗的境内的犹太人世代定居于此的土著居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尽管强调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因此排斥少数民族及其信奉的宗教。每当犹太教的节日到来之际伊朗政府都会向国内犹太人表达祝福。用伊朗官方的话说:“我们对以色列国有意见,但对犹太人没有”。
古代以色列王国的所罗门王与埃塞俄比亚示巴女王的儿子曼尼里克后来成为了统治埃塞俄比亚近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所以如今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还生活一支黑种犹太人。甚至远在东方的中国、印度、缅甸等国都生活有一部分犹太后裔,然而这些犹太后裔与来自欧洲的阿什肯纳兹人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阿什肯纳兹人始终没能融入到欧洲主流体系之中,然而东方犹太人却与此完全不同。
东方犹太人从未像阿什肯纳兹人一样遭受过种族迫害,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东方犹太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时至今日东方犹太人在血缘上已很难看出有多少犹太人先祖的痕迹:事实上东方犹太人中白人、黄种人、黑人都有,而且有些也已不再信奉犹太教,所以他们和以色列人在基因上和文化上其实都已比较疏离。以色列复国之初曾鼓励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年以色列特工人员组织的“神毯”行动把5万也门犹太人运到了以色列。年5月到年5月到12月期间以色列策划的以斯拉和尼希米行动帮助12万伊拉克犹太人成功移民以色列。同年7月5日以色列政府颁布了《回归法》:把居住在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称为“流散中的犹太人”,把移民以色列表述为“回归自己的祖国”。以色列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打造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祖国。
年4月1日以色列国会通过的《国籍法》规定:任何一个年满18周岁的犹太人只要一踏上以色列的国土就自动成为以色列公民,除非他自己申明拒绝这一身份。当时立国不久的以色列在国防形势和经济形势上都还不容乐观,所以迫切需要引入外来移民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然而随着以色列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之后对移民的态度就有所改变了。
尽管以色列一直把自己宣传成全世界犹太人的祖国,然而实际上以色列的复国毕竟是由欧美犹太人所主导的。年以色列复国后越来越多来自亚非地区的犹太人开始涌入以色列。这些人在基因和文化上都与欧美犹太人差距颇大,而富裕起来之后的以色列也不愿再继续接纳这些早就分家的穷亲戚。年以色列对《回归法》进行了修正:凡是犹太母亲所生或已皈依犹太教的人才能认定为犹太人。
如今以色列的法律规定:只接受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对犹太人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血缘上犹太人,二是文化宗教上的犹太人。血缘上的犹太人必须是犹太母亲所生,如果只是父亲是犹太人或母亲祖上有犹太血统是不能认定为犹太人的;文化宗教上的犹太人主要是通过宗教皈依的方式成为犹太人。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文化宗教上的犹太人是伊万卡:她在嫁给犹太人库什纳之后皈依了犹太教。
国家概念和民族概念之间本来就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尽管我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然而与此同时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的蒙古族、朝鲜族、俄罗斯族当然不是蒙古国、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的公民,而已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美国的英裔、法裔、德裔居民也不是英、法、德等国的公民。美国的多万犹太人显然也不可能被称为以色列人。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犹太人都是以色列人,同样也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是犹太人。在年以色列复国前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现代以色列国家诞生后其境内约4/5的阿拉伯人选择离开,然而仍有1/5左右的阿拉伯人选择留下。如今以色列境内仍生活有占其总人口20%左右的阿拉伯人。除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外以色列境内还生活有5%的其他人种。
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主要属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伊斯兰教内部一直就存在激烈的教派冲突:逊尼派和什叶派已争斗了上千年,而德鲁兹派作为中东地区一个不甚起眼的小教派一直是备受挤压的。信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阿拉伯同胞在他们眼中并不见得就比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好多少。以色列也并没因为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就对自己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迫害。
年以色列通过了40亿美元的少数族群发展计划,重点解决少数族群的住房问题。如今就连以色列军队中也有阿拉伯人服役。实际上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一直都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作为阿拉伯族裔希望巴勒斯坦能独立建国,所以他们在早期也曾一度支持过巴解组织;另一方面以色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能保护他们过上所向往的生活。
年以色列试图通过修正国家基本法的方式把自己定义为犹太人的国家。在此之前以色列尽管事实上一直是犹太人主导的国家,但考虑到国内25%的少数族裔的感受始终不敢在国家基本法层面把自己定义为“犹太国”。这条法案已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裔居民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德鲁兹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样承担着强制服兵役等义务,然而到头来却在法律上被定义为二等公民,一些在以色列军队中服役的德鲁兹人甚至以辞职表达抗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