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以色列领土扩张史

年11月30日的星期天,一群武装阿拉伯人在锡尔金村伏击了一辆开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客车,造成5名乘客死亡。

这一事件发生在联合国投票决定巴勒斯坦实行分治几小时后,通常被认为是以色列独立战争和巴勒斯坦人“浩劫”的开端。

虽然肇事者主要是为了抢劫,而不是民族仇杀,但在当时,这种区别被无视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敌意螺旋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上升,到今天都看不到终结的巴以冲突,也由此开始。

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人是一个历史悠久又饱受苦难的民族,自公元前5世纪定都于耶路撒冷的犹太王国被巴比伦王国灭亡后,犹太人就成了散居世界各地的流浪民族。

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犹太人不论在何处都饱受主流社会的歧视,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角落,这也让犹太人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起属于自己的国家。

这种犹太复国主义在开始只是散见于各种报刊社论,但基本只是一种幻想,很难称得上是切实可行的政治计划。

直到19世纪末,因为犹太富商的赞助,犹太复国主义才渐渐成为有实力的政治势力。

年,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瑞士召开,提出向巴勒斯坦移民而最终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的呼吁。

但这个时候,巴勒斯坦还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直到一战结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情况才出现了转折。

年英国政府通过《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条件是不伤害当地已有民族的权利,一些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移民,但数量不多。

一开始,大部分犹太学者对犹太复国主义并不怎么感冒,他们一直提醒同胞要注意复国主义中的激进和阴暗成分。

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多古老概念开始被狂热分子重新解释,原来《圣经》中的许多宗教概念被他们民族主义化,宗教中的“圣地”被曲解为专属于犹太人的领土。

这也使得犹太宗教学者哀叹:“犹太复国主义者背叛了犹太教。”

可是,如果只是有狂热分子,那么后来的巴以冲突还不会如此激烈,毕竟大部分散居欧洲的犹太人其实并不愿意抛弃自己祖祖辈辈生活了几百年的家乡,转而去遥远的巴勒斯坦寻找那虚无缥缈的故土。

然而,以纳粹德国为代表的排犹运动极大地唤醒了每一个犹太人的民族感情,万犹太人惨遭残杀,这就使得战后犹太人希望建立自己国家的愿望高涨。

而出于同情,联合国支持了倾向于犹太人的复国方案,决定将巴勒斯坦55%的土地划给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极其敏感的耶路撒冷则仍处于国际管辖之下。

然而,犹太人当时仅拥有巴勒斯坦私人土地的7%,这种划分方法必然让整个阿拉伯世界极其愤怒。

阿拉伯人拒绝接受决议和放弃巴勒斯坦任何地区的主权,坚称联合国无权在大多数人民反对的情况下强制执行。

巴勒斯坦人相信“这片土地完全属于他们,也是伟大的阿拉伯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这个地步,武装冲突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

联合国通过决议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就爆发了严重冲突,而且把暴力不断升级,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互进行狙击、突袭和爆炸,各自都有上千人的伤亡。

阻止他们彻底开战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英国驻军的存在,但英国人也无意处理这个点燃的火药桶,它只能尽量延长引线的长度,拖到自己撤军的那一天。

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也同样在积蓄力量,准备在英国人走后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托管,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隔天,已经准备多时的阿拉伯多国联军开始进军,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打响。

一开始,阿拉伯联军有4.3万人,以色列则是接近3万人,从人数上看起来势均力敌,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双方战力其实极不对称。

首先联军的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四国各国各行其是,没有统一指挥。

约旦国王只让自己的部队到达约旦河西岸就停住,避免进入联合国划出来的犹太人区域,实际就是在躲避和以色列的直接交火。

这让埃及人怀疑约旦是不是想乘机吞并约旦河西岸,所以也改变计划,把军队派到约旦河西岸一旁,开始监视起约旦的动向。

这就使得以色列在约旦河谷遇到的只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部队,至于沙特和也门,通通只是象征性地部署了军队。

相较之下,以色列就有章法得多。

以军大部分士兵都参加过二战,战争经验丰富,另外随着海外的富豪同胞的捐助到来,以色列也能够列装起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而因为对再次失去家园和大屠杀的恐惧,以色列军民同心,同仇敌忾,迸发出十足的战斗力。

在撑过战争前期的猛攻后,以军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不但在自己的领土内击退了敌人,而且还向外扩张到巴勒斯坦的其他地区。

以军开始用武力驱逐一个又一个的巴勒斯坦村庄,在这个过程中对平民的残杀时有发生,在机枪、大炮、轰炸的威胁下,超过70万的巴勒斯坦人被强行赶走,沦为难民。

第一次的中东战争最终于年7月结束,当停战协议签署时,以色列已经控制了78%的巴勒斯坦领土——相比20个月前联合国所划分55%又有了大幅增加。

至于对这场战争的总结,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赛克斯的评价最为准确:“与对手的上下一心截然相反,阿拉伯军队毫无准备、一盘散沙甚至彼此敌对,这断绝了他们获胜的可能性。”

与以色列奇迹般的胜利相比,巴勒斯坦人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不但78%土地被以色列拿去,而且剩下的土地还是分裂的。

约旦占据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则由埃及管辖,巴勒斯坦人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弱势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斗争不断加剧,中东的地图最终发生了变化:以色列终究建立,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不复存在。

巴勒斯坦人的苦难

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聚集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受到联合国救济和工程处照顾。

但难民的境地无比糟糕,《经济学人》在年10月报道称,“山区最震撼人心的景象发生在耶路撒冷以北的比尔泽特”:

在那里,约有1.4万赤贫人口被安置在一阶又一阶的橄榄树梯田中——每户家庭分到一棵树。

他们不得不吃树皮,烧掉那些原本意味着几代人生计的活树。在这里和纳布卢斯,能供给新生儿的奶水极少,堕胎似乎成了他们最好的出路。

而难民们离自己原来的家园不过咫尺之遥,但因为以色列的反对,他们无法回家。

反对难民回归是以色列的官方政策,他们巴不得赶走所有巴勒斯坦人好为之后的犹太移民腾出空间。

年7月,《回归法》订立,自动授予全世界犹太人在以色列生活的权利,短短一年,犹太人口膨胀到万人。

同时,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权利被大大限制,他们在法律中处于被歧视的地位,阿拉伯教师面临严格的思想审查。

至于逃难潮中留下的财产和土地,统统被以色列当做“无主资产”分给了新搬来的犹太人。

以色列的种种作为都被隔壁难民营里的巴勒斯坦人看得清清楚楚,国仇家恨化作复仇的烈火,

年至年期间,巴勒斯坦人造成了名以色列平民死亡,人受伤。

而作为报复和阻止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同一时期以色列杀死了至0名巴勒斯坦人。

这个时候,联合国只能无力地呼吁和平,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但是并没有让以色列收敛。

因为美苏两国在安理会斗争不断,让联合国欠缺合力,所以以色列可以肆无忌惮。

只有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出现了一次例外。

当时美苏两大强国出于打击英法旧殖民体系的目的,罕见地共同支持了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要求,勒令联合入侵埃及的英法以三国军队撤出埃及。

在苏联给以色列的照会中,更极其强硬地威胁道:“(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而发生问题”。

美苏的联合最终逼迫三国最终撤军,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也还给了埃及。

但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对巴勒斯坦人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依然被限制在一个又一个难民营里,用渴望的眼神望着自己曾经的故土。

他们也渐渐认识到了阿拉伯盟友的不可靠,开始寻求自己的救赎之道。

法塔赫和巴解组织

年10月“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即法塔赫在科威特成立,创始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亚西尔·阿拉法特。

至于成立法塔赫的原因,阿拉法特的同伴哈拉夫说得很清楚:“阿拉法特和我……都知道是什么在破坏巴勒斯坦人的事业。

我们确信巴勒斯坦人不能对阿拉伯政权抱有什么期望,因为它们大部分十分腐败或与帝国主义勾结,而且巴勒斯坦人不该支持该地区的任何政党。我们相信,巴勒斯坦人只能依靠自己。”

法塔赫的目标是“解放整个巴勒斯坦,摧毁所谓犹太复国主义殖民者占领的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恢复那个仍然萦绕在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心中的巴勒斯坦,恢复他们年以前的家园”。

英国委任统治之前的犹太人社区可以保留,但必须置于阿拉伯主权之下。纲领中的关键要素是革命、武装斗争和建立巴勒斯坦的实体。

法塔赫的发展一开始并不顺利,埃及的胜利让大部分人仍寄希望于宏大的纳赛尔主义——也就是建立统一的大阿拉伯国家,单独建立一个小小的巴勒斯坦国远不如大阿拉伯国那样激动人心。

可是,随着年埃及-叙利亚的联合国家解体,也门内战的爆发,让巴勒斯坦人认识到大阿拉伯实在是镜花水月,开始转头拥抱更务实的独立建国方案。

同时,以色列的不断强大让阿拉伯国家必须做出回应,年召开的阿拉伯国王和总统首脑会议建立起了一个巴勒斯坦人的政治实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新组织的纲领呼吁完全解放巴勒斯坦,并在英国委任统治的界线内实行自决,它拒绝承认《贝尔福宣言》、委任统治制度以及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存在“历史和精神纽带”的说法;认为犹太是一种宗教而非国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殖民主义运动。

可以看出来,法塔赫和巴解组织的目标高度一致,但两个组织却没有隶属关系,法塔赫还有意识地和巴解组织保持距离。

同样是年,法塔赫开始派人渗透到以色列境内进行一系列的爆破行动,并大肆宣扬敢死队员的英勇行为。他们的目标就是激化矛盾,让以色列做出过激反应,从而逼得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入战争。

法塔赫的策略也的确奏效了,不论各国如何解释、谴责、甚至逮捕法塔赫成员,都无法阻止以色列的报复性轰炸,两边矛盾不断上升,最终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但让法塔赫大失所望的是,在年发生的战争仅仅持续了6天,就以阿拉伯国家的惨败而告终,以色列没有灭亡,领土还扩大了3倍。

原先还部分占领巴勒斯坦的埃及人和约旦人都被赶跑,取而代之的是以色列军队。而整个战争中最具指标意义的是:整个耶路撒冷现在都被以色列控制。

法塔赫对战争的结果沮丧万分,但阿拉法特还没有丧失斗志,他有整整三个星期睡在洞里或树下,从一个村庄转移到另一个村庄,几次与以色列的巡逻队擦肩而过。

法塔赫的战士在阿拉法特的鼓舞下,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继续打游击战,这种顽强抗争的态度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同情。

一直排斥法塔赫的巴解组织也于年分出了一部分议会席位给它,两大组织由此合流,年2月,阿拉法特成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他一直保持着这一职务,直到35年后去世。

建国之路

年10月6日,为了洗刷之前惨败的耻辱,埃及和叙利亚沿苏伊士运河和戈兰高地同时发动突袭,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它的无敌光环被猛然击碎,阿拉伯人的骄傲似乎恢复了。

然而,在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以色列国防军调动储备,利用从美国空运来的弹药发动反扑,局面于是扭转。

到了10月14日各方于联合国的斡旋下停火时,以色列军队距离开罗50英里,距离大马士革25英里。

这场战争虽然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但阿拉伯人多多少少找回了一些场子,同时也让以色列从自己无敌于中东的骄傲中冷静下来,更让巴解组织看到了一线希望。

离散的巴勒斯坦人的不同群体逐渐聚合在了巴解组织的旗下,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的抗议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甚至美国也无法再忽视巴勒斯坦人的诉求,在年美国总统卡特宣布他支持巴勒斯坦人找回“家园”,并和苏联一起宣布计划重启有巴勒斯坦人参与的日内瓦和平会议。

而一年之后,美国主导的《戴维营协议》也承认了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同意在5年之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居民将选举产生一个“自治权力机构”。

但是,《戴维营协议》在涉及巴勒斯坦的部分用词含混不清,多有歧义,再加上长期以来缺乏互信,巴解组织并不支持协议的内容。

巴勒斯坦人对该协议发起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最终演变为暴力袭击和政治刺杀。这反而让以色列政府抓住机会,年以摧毁巴解组织的名义,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打响。

战争中巴解组织虽然遭到了严重打击,但以军在这场战争中对平民的野蛮屠杀行为,引起了国内外的一致反对,国际舆论普遍同情巴勒斯坦。

对巴以问题的解决,国际上也达成了广泛共识,那就是两国方案。

年9月1日,里根总统公布了一项计划,打算在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人自治政府,并排除掉了以色列对其的主权。

以色列对这个计划强烈反对,坚持巴解为恐怖组织,绝不允许巴解在可能的巴勒斯坦政府掌权。

但是民意调查显示,90%的巴勒斯坦人都支持阿拉法特的领导,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事情悬而不决,只是时不时发生的袭击事件不断登上国家新闻的版面。

可是,以色列的镇压并不能阻止巴勒斯坦最终作为国家出现。

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正式宣布巴勒斯坦国成立,此时的他已经抛弃了消灭以色列的激进想法,新的巴勒斯坦国显得温和且开放,这使得以色列显得又顽固又霸道。

以色列拒绝承认事实,但阻止不了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承认巴勒斯坦。而当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庄严承诺放弃一切恐怖活动后,美国也同意和巴解组织代表举行“实质性对话”。

在美国改变态度后,以色列也不能再无视巴勒斯坦国了。

年,在克林顿的斡旋下,巴以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在原则上同意和平共处,并首次承认巴勒斯坦人在自己领土上的权利。和平的曙光似乎终于降临到了这片土地。

但是,事情在之后几年急转直下,以色列的鸽派总理拉宾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激进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哈马斯继续发起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奥斯陆协议》流于纸面。

而随着以色列鹰派当道,高度配合美国后来在中东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使得巴勒斯坦的处境依然没有好转,并且还在不断恶化。

到了今天,巴以的实力更是有着天壤之别,以色列的犹太人定居点项目还不断地蚕食着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这个脆弱的国家依然随时都有着覆灭的危险。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巴勒斯坦都不大可能扭转自己的绝对劣势,而在美国的羽翼下,以色列也不会甘愿放弃扩张,两国方案还没有彻底失败,但是却濒临死亡。

所以,巴勒斯坦可能最终还是会化作过往的尘埃,除了让旁观者感慨历史的无情外,或许就只能成为巴勒斯坦人那梦想中的家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