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梦援外女医生
东莞梦,中国梦
本期追梦人
刘红梅,湖南人,来莞27年。现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年参加东莞市第一次援外医疗队,辗转一周,去到几内亚巴塔。她和同事们不畏当地的艰苦和对家人的思念,坚定而圆满的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
年10月18日,我国第30批援助赤道几内亚共和国、也是东莞市派出的第二批援助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的医疗队员就要出发了,在欢送的人群里面,医院女医生刘红梅向将要出发的同事们频频挥手。这时,她眼前不禁浮现起20年前自己也是援非医疗队一员的情形。
那是年6月,东莞市第一次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刘红梅随着另19个医疗队员,在经过短短不足3个月的西班牙语和外事培训后,便登上征途,辗转一周才抵达大西洋的一个小岛、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首都马拉博。在那里稍作停留之后,又坐上拖拉机式的小飞机,随混装的小猪小狗一道到达了医疗队的目的地——巴塔。
巴塔是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城市,唯一能称得上建筑的是一个小教堂,城市最高的楼是三层约10米,还只有4栋,组成一个十字形街道,街道是泥沙路,下雨就会冲出一道道沟。
医疗队员们住在中国自建的专家大院里,与中国援外的水电组、电台和公路组做临居。刚到之时,大院象过年一样热闹,居民们进进出出,都来看看新来的医疗队,因为医疗队不乏年轻而且漂亮的女医生。
医疗队员们稍事安顿下来就马上投入了工作。医院还不小,每个科就是一座楼,所以队员们一上岗就只能是独立工作。队员们在黑人医助和护士协助下,管理一个病区和门诊病人。虽然事先在国内的西语培训考核过关了,可现在一到现场,黑人们一开口讲话,就只看到厚厚的嘴唇和白白的牙齿在翻动,完全听不明他们说什么,这还怎么看病啊!没办法,大家只能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恶补语言关,连睡梦都在练习。经过一个星期的刻苦奋战,慢慢地找到了语感,逐步听懂了他们的讲话。一些初次见面的病人一听刘红梅说话,还好奇地问:你是翻译吗?刘红梅骄傲地告诉他们:不,我是眼科医生。
刘红梅所在的眼科有4个黑人医助和16名护士,经过广东省多年派出的卫生医疗队的培训,已使得他们能开展住院和门诊的日常工作和进行1级手术,2、3级手术便留待我们做,疑难复杂的病例他们也会收住院待我们诊断,或约病人留等我们给看。在这里,疟疾是最常见病,几乎每个人都不能幸免,丝虫会在病人身上繁育,经常在病人结膜下或眼球内见到卷曲的成虫。如果遇到发烧的病人、或特别消瘦的病人,甚至只是皮肤上长点疱疹的病人,我们医生的脑子里都会先想到一个可怕的疾病——爱滋病。
医疗队员们除了在病房里忙碌半天后,还要负责政要保健、即负责驻赤道几内亚的中国人和外国友人的医疗。当时医院的条件是极其简陋的,缺乏必要的设备和器械,还经常停水停电,有时要靠手电筒照明来完成手术,但中国的医生都凭借着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状况应对突发状况,每次都圆满的完成手术。
刘红梅这一批医疗队在两年期限即将结束之际,赤道几内亚的卫生部长到巴塔来跟医疗队员坐谈,在对中国医疗队的工作作出高度评价的同时,问我们有什么要求,刘红梅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建立医院眼科显微手术室,造福赤几病人。
赤道几内亚与东莞的时差是14小时,正好在地球的另一边。队员们要与家人隔绝二年,当时那里没有手机、网络不通,电话费17元/分钟、一封平信要一个月才寄到。刚到那里时,大家被它全视野的海岸风景、密布的原始森林和宜人的海洋气候吸引,感到新奇兴奋。虽然没有春季(只有旱、雨二季),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天都能坐在海边观看日出日落,欣赏鱼群在海水中撒欢,西非热带森林是一个天然水果库,水果丰富多产,甜蜜汁多。
但住下来过日子就发现时间过得慢。当时赤道几内亚统计人口仅5万,没有工业,没有农业,几家黎巴嫩人开的小商店供应着巴塔人的所有物资。爱美的女队员过着“纯天然”的生活,没有化装品,面对强烈的紫外线也没有防晒膏。市场没有蔬菜买,必须自己种。没有饮用水(地下水打出来是咸的),必须每周颠簸到30公里外汲井水。
想家,想念亲人,常使人辗转难眠。刘红梅尤其是担心年幼的孩子几年见不到母亲一面,会对她的心里发育会造成什么影响?但一想到自己援外医生任务在身,代表着祖国,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而且一言一行都遵守外事纪律,要有高度的情操。在工作中要全心全意,在休息时要严于律已。便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既医治了病人,也为祖国留下来好的名声。当医疗队任务完成离开巴塔时,街道上遇到的人们都竖起大拇指喊着“器拿(中国)、器拿”,摇手致意。
策划:向彬
作者:梅花
编辑:郑俊彦
校对:曾利娴
排版:向彬
宣传:唐艳、胡沛、焦银燕、涂小玲等
温馨提示
“东莞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