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人的早期社会,以商业和工业为基础,

前言

在近东各国中,黎巴嫩是卓越出众的。它的历史经验、多山地形和人口成分结合起来,使它自成为一体而具有自己的特点。黎巴嫩政治民主,政府比较稳定,经济上经营自由,对外关系方面倾向西方。它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仍会执行这种方针。

早期的黎巴嫩——迦南人

公元前三千年,在有记载的历史的黎明时期,有一个闪语语系民族居住在黎巴嫩沿海一带,他们自称为迦南人。迦南是本地人泛指黎巴嫩一叙利亚一巴勒斯坦一带所用的最早名称。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在迦南人、亚摩利人、亚述一巴比伦人、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大概他们同属一个来源,来自阿拉伯半岛上的某个地方。腓尼基人这个词是后来从一个希腊字演变来的,意思是紫红,是用来称呼沿海的迦南人的,他们曾同希腊人进行紫色布匹和染料的交易。

沿海一带黎巴嫩人的早期社会主要是都市性的,以商业和工业经济为基础,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罗马时代。一连串沿海的繁华市镇同林木茂密、人口稀少的内地遥相对照。城市发展成为一些城邦,各城邦之间互相利用以谋私利,很难联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力量。因此,城市是了解黎巴嫩古代历史的关键。

在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是古布拉——希腊人称拜布罗斯,拉丁人称拜布鲁斯,希伯来人称基柏尔,现在名为朱拜勒。寒伧的朱拜勒座落于首都贝鲁特和第二大城市特里波利之间,除了古代的遗迹以外,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可供观赏的了。它的希腊名称拜布罗斯的意思是纸、书,《圣经》即因此而得名。在希腊人知道它是书本用纸的来源地之前,埃及人只知道它是运输杉木的港口。但是近来发掘出四个古布拉,一个比一个古老,最古老的可上溯到有文字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约在公元前年)。那个地方当时由渔民和农民居住。这就使它成为黎巴嫩最古老的居民点,并仅次于巴勒斯坦的杰里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居民点之一。法国的一位考古学家把从一个古布拉发现的一座石头建筑物断定为公元前年的遗迹,并且认为是这类发现中最古老的一个。当“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大马士革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古布拉和杰里科都已年迈苍苍了。过了十八个世纪以后,在铁尔·阿玛尔那时代的一块埃及碑铭上,才首次记载了大马士革。

黎巴嫩和埃及之间的贸易往来远在王朝时代以前就已存在,并且不间断地延续了好几个世纪。黎巴嫩的山脉给无树的尼罗河谷提供了建筑宫殿、庙宇和船舶的木材。迦南人则换取了黄金和金属品。公元年在基在(开罗城外)发现的法老库夫(齐阿普斯,约公元前年)的殉葬品——六十呎的大平底船,严密地被封闭在他的大金字塔里面,就是用黎巴嫩杉木制成的。据说那杉木还保存着微微的香味。在底比斯更早的一次发现(公元年)尤为惊人,在图坦哈蒙(死于公元前年)的墓里面,有灿烂豪华、装饰美丽的棺材和家具,其木材也是从黎巴嫩运来的。在第一王朝(约在公元前年)的一些墓穴里面发现有迦南陶器,第二王朝的法老们则给古布拉庙献了许多祭品。在拜布鲁斯发现的埃及人的胸饰、三角穹窿以及其他富丽的珠宝是现在贝鲁特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财宝。

早期的苏末人和巴比伦的征服者宣称他们曾到达了“西海”。他们如果不是从黎巴嫩,就一定是从托罗斯,为他们同样缺乏树木的国家寻求木材。普通人的房屋可以用泥或粘土来建造,但是神殿和王宫就必须有所区别了。

整个地区的一些最早的文化中心是由一条国际大道,基本上是一条商路,连结起来的。这条大道从尼罗河三角洲开始,经过西奈——在这里和一些铜矿、玉矿相连接,并分出支线到南阿拉伯产乳香的各地——向北沿着巴勒斯坦海岸到黎巴嫩。从黎巴嫩分为两条,一条沿海滨经过提尔、西顿和古布拉,另一条是内地线,经过比加到北叙利亚。在北叙利亚两条线路会合后,这条大道再分为两条,一条向西通到小亚细亚,一条向东通到幼发拉底一底格里斯河谷。这就是拉美西斯、阿萨尔哈东、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摩西的百姓和圣家族的足迹所踏过的大道。

自然,在这样一条大道上不仅是通行战车、商队和商品,它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精神的、知识的和艺术的交流。在古布拉,迦南人的巴力神庙和埃及人的爱西斯神庙并排而立。这两个主要的女神渐渐地合而为一了。这两个庙的遗址到现在还能辨认出来。迦南的皇族不仅以他们埃及式的打扮自豪,而且还自称是埃及最高的太阳神“拉神之子”。黎巴嫩的手工艺者在他们的金属制品上喜欢用象形的装饰。

公元前十八世纪末以前,埃及和黎巴嫩的关系被一个新兴的、由几个好战的和精力旺盛的民族组成的集团所中断了,他们做了叙利亚一黎巴嫩一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的主宰,并且扫荡了埃及。他们在这里统治了约有一个半世纪(约在公元前-年)。这就是通称做“牧羊王”的海克索人。从他们的王和神的名称看来,他们中的主要成分无疑地是迦南人。这种外族的征服和统治实在是埃及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最大耻辱。

海克索人把原产于美洲而在里海附近驯化的马引进了这个地区。利用马来作战使他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马在公元前从叙利亚传到了阿拉伯,在阿拉伯一直保持了它的纯种。

在被憎恨的海克索人的长期统治之后,一个名叫雅赫摩斯一世(公元前-年)的底比斯王发动了一场解放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把侵略者驱逐出国土,而且使埃及走上侵略和帝国扩张的新路程。雅赫摩斯就这样成了宣告新王国时代的来临的第十八王朝的始祖。他的继承人吐特摩斯三世(约公元前—年)继续采取了侵略西亚的政策。这位古埃及的亚历山大进行了不少于十六次的出征,把他的军队胜利地推进到幼发拉底河流域。不仅黎巴嫩,连全部叙利亚都并入到这个崛起的埃及帝国之内。法老的政权无疑地统治了一个世纪。

在卡纳克(连同卢克索一起是首都底比斯的遗址)神庙的墙壁上铭刻的一次出征的官方记载,得意地描述了对阿达塔小城(古典作家称阿拉都斯,现称阿尔瓦德)的蹂蹒,这个城是继古布拉之后的迦南人的主要商埠。“那时皇帝陛下把阿达塔城和它的粮食一齐毁坏了,把它所有可爱的树木都砍掉了。皇帝陛下又发现了贾希(黎巴嫩的海岸)及其长满了果实的果园。贮藏在酒桶里的酒象水一样地流岀来,粮食堆满了打谷场,比海岸上的沙子还要多。军队满载了各种财物。”

显然,侵略者恰巧碰上这个城市正处在丰收的季节。这种彻底的破坏表明这个城市曾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或曾多次发生反叛。记载还详细地列出了战利品:五十一个男女奴隶、三十匹马、十个银制扁盘、香料、油料、四百七十瓶蜂蜜、六千四百二十八瓶酒、铜、铅、琉璃、绿色长晶石、六百一十六头大牲口、三千六百三十六头小牲口、面包、谷粒和谷粉,以及这个地区的所有上等水果。“看哪!陛下的军队每天喝醉酒,涂抹油膏,就象在埃及赴宴一样。”除非是一支穆斯林的军队,什么样的军队会不这样干呢?从黎巴嫩其他沿海市镇掳来的战利品有金银戒指,象牙的、镶金的黑檀木和稻子豆木的桌椅和脚凳,用宝石刻成和镶金的玉笏和雕像等,说明至少贵族社会所享受的生活水平是高的。

今天的阿尔瓦德城是一个有七千穆斯林,以捕鱼和造船为生的微不足道的小市镇,蛰伏未醒,已忘记它过去的光荣历史了。直到进入公元前十四世纪初期帝国开始衰落时为止,埃及的势力和影响在整个地区都能觉察出来。公元前十四世纪以阿蒙霍特普三世(约公元前—年)当政开始,他是这个世纪底比斯王朝最后的一个强大统治者,在这时,北方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强权赫梯人,他们是埃及人的潜在对手和敌人。“赫梯人”这个名称大致是指起源于小亚细亚的一些非闪语系民族所组成的集团。最初住在哈利斯河流域(今奇悉耳·伊尔马克)的一个小小的安纳托利亚部落把这个地区叫做喀提。喀提人创立了一个地方王国,这个王国后来发展为一个包括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帝国。喀提人早期与印欧族混合,以后又和其他种族混合。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年)热心于神学而疏于国事,因此不能应付新的局势。为了表示尊崇他所敬爱的阿顿神(日轮),他改名为埃赫那顿,并为了使他的宫廷摆脱以底比斯为中心的国神阿蒙的祭司们的控制,他把皇宫迁到位于底比斯和孟菲斯中间的一个新址。他把这个新址命名为阿赫塔顿。年和以后时期在阿赫塔顿(现为铁尔·阿玛尔那)的废墟上发掘出来的外交信件,大大有助于说明当时整个时代和整个地区的情况。忠诚的腓尼基小国王们,为了抵抗从北方来的肆行掠夺和侵略的游牧部落,一再向法老求援,结果令人失望而一无所得。显然,阿克、提尔、西顿、贝鲁特和古布拉当时已形成以古布拉为首的半独立的联盟。

埃及逐渐地但必然地被迫放弃北叙利亚、腓尼基——它的一个重要的原料来源地——最后还有巴勒斯坦。

埃赫那顿的继承者都没有为收复失去的省分作过任何努力。吐特摩斯三世所征服而被埃赫那顿失掉的广阔领土,再没有人为之奋斗了,直到第十九王朝的塞特一世(约公元前-年),照他的卡纳克碑文所载,才重新“向可恶的赫梯国境进攻”。同赫梯人签订的和平条约并没有解决有关争执地区的主权问题。塞特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继续进攻,但是他的军队在欧朗提斯河滨的卡德兹地方遇到伏兵(约公元前年),几乎全军覆没。法老本人幸免于难。但在他的编年史中却是另一种说法:他“把他们(敌人)好象鳄鱼似地投入欧朗提斯河里;他们脸朝下地倒下去,一个压在一个的身上;而他想杀谁就杀谁”。

拉美西斯以后,埃及重新开始走下坡路。一个使臣被法老派往黎巴嫩照例为祭祀阿蒙神所用的彩船采购木材,从他所作的一篇生动的报告中(约公元前年),可以看岀古布拉王子对他的待遇是鄙薄的。经过好多天的恳求之后,憔悴而受折磨的使臣才被赐见,并听到这位否认埃及统治权的王子自负地说:“我自己既不是你的奴仆,也不是派你来的那个人的奴仆。只要我向黎巴嫩大呼一声,天就裂开,木头就堆满了海岸。”一直等到付了满意的代价以后,他才派了三百个男子带着三百头牛去砍伐并运交所需求的杉木。

十六年之后,拉美西斯和赫梯王哈吐什尔签订了一个用埃及象形文字和赫梯楔形文字保存下来的友好条约。条约承认北叙利亚属于赫梯,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属于埃及。条约声称,缔约的目的在于“促进他们之间的永久和平和兄弟般的关系”。

结语

这个最早的为人所知的互不侵犯条约和后来国际间的一些充满奢望的互不侵犯条约一样,成了一纸空文。就是在这一次出征的过程中,拉美西斯首创了在多格河口的岩石上用雕像或碑文以志武功的惯例。他的石碑可能是用做界标的,以标明他的国土的北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