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爆炸致死超百人,迟钝的硝酸铵为

8月5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巨大爆炸事故。此次爆炸发生时,有目击者称贝鲁特城内犹如火山喷发,巨响之后全城甚至下起了漫天的玻璃雨,因爆炸引发的红色浓烟遮天蔽日犹如被核弹袭击过后一般,让人感觉好似世界末日到来。据悉,由于爆炸威力巨大,事发地周边几乎被夷为平地,整座城市里甚至没有一扇玻璃窗还保存完整。硝酸铵作为一种人造化合物,是无色无臭的透明晶体,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其实并不是陌生——由于通常含氮量能介于33.5%-34%(商业级标准),造价低廉且易于植物的吸收,因而硝酸铵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人造氮肥,更是广受欢迎的一种速效性肥料。除了用作化肥,硝酸铵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用途,即制造烟火和炸药的化工原料。▲硝酸铵化学分解式。图源:Britannica事实上,被用于火药制造的硝酸铵本身并不属于高危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纯净的硝酸铵只是一种钝感的弱爆炸性物质:在制造过程中,人们通常会使用硝酸铵与其它东西混合,从而对炸药的爆炸速度进行调整。这种环境下,硝酸铵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种氧化剂——即使爆炸中的氧气含量更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爆物质。在常温环境下,纯硝酸铵通常非常稳定,身为炸药军团一份子的硝酸铵实属很迟钝的类型,甚至比号称安全炸药的C-4塑料炸药还钝感。举例来说:众所周知,雷管按照装药的多少可以被分成10个等级,雷管号数(#)越大,起爆药量越多,雷管的起爆能力就越强。在工业中,一支6#雷管就足以引爆C4炸药,而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即便使用8#雷管都很难引爆。如果再遇到受潮等情况导致其溶于水,想起爆硝酸铵几乎是难上加难。不仅如此,由于硝酸铵极易溶于水,且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解,在水中溶解时会高度吸热,因而有时也会被用于制作即溶冰敷袋子。与此同时,由于分解时会生成氨气、硝酸、氮氧化物,导致局部氧气含量骤降,在极端条件下,例如森林火灾人员无法靠近时,硝酸铵“甚至可以用于灭火”[1]。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真这么迟钝,那贝鲁特港的爆炸悲剧又怎么可能发生?事实上,尽管作为一种炸药氧化剂,固体硝酸铵钝感十足——正常加热时会非爆炸性地分解为包括氨气在内的多种气体,但在一些极端条件下也会变得十分危险,即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性分解。这种情况如果再遇到密闭环境,或存放过程中硝酸铵本身还受到了其他污染(如油污染),那么这种危险系数则会变得更高。理论上,纯硝酸铵在达到°C后就会开始分解,但只要失去热源这种分解就会停止,但在多数现实的硝酸铵爆炸案例中,不同形式催化剂的存在会导致硝酸铵出现自我持续分解,即一点引发一片的连贯爆炸。此次,贝鲁特港爆炸事故恰恰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根据黎巴嫩最高国防委员会的最新消息,该港口一仓库因遇硬件设备问题急需维修,库门需要加固,然而工作人员在焊接存有炸药的库房房门时,焊接的火花引燃了仓库中的炸药,进而引发了在另一仓库中存放的硝酸铵——被引爆的炸药仓犹如在吨硝酸铵中投下的一颗明火……悲剧,一触即发。事实上,黎巴嫩的悲剧并不是钝感十足的硝酸铵第一次惹事:年,巴斯夫公司下属的一家化肥制造厂发生硝酸铵爆炸,近吨固体硝酸铵肥料在与硫酸铵溶液混合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人丧生、超人重伤,事发地点更是被炸出了一个直径超米、深60米的爆炸坑;时隔26年,悲剧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港口上演——一个工人无意间扔掉的未燃尽的香烟,直接引发了该港存放于货船中的吨硝酸铵。这场爆炸所引发的冲击,甚至波及到了港口16公里开外的加尔维斯顿,共计导致人丧生。进入本世纪后,硝酸铵的惨剧依然没有停止:年,一辆来自载有约吨硝酸铵化肥的朝鲜列车在中朝边界发生爆炸,爆炸导致火车站被夷为平地,事发现场方圆米内的建筑被摧毁,近栋房屋坍塌,造成人死亡、余人重伤;年,中国云南朋普镇再次发生硝酸铵爆炸事故,一辆装有18吨硝酸铵的长厢货车爆炸,在事发地直接炸出一条东西向长16.6米、南北向长15.7米、深度4米的爆炸坑,直接造成13人死、50人伤……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悲剧,本不应在重复中继续。参考文献:[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5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