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世界各国精英2美国特种兵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特种部队的国家,而且美国也是世界上特种部

队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建立了特种部队,在欧洲战

场上给德国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二次大战后,美国认为,未来战争最可能的

形式是爆发在第三世界丛林中、沙漠和山地的有限战争。为了适应现代战争

的需要,为了推行其全球霸权主义,美国不断将其特种部队的规模加以扩大,

并且在布雷格堡开设了特种战争训练中心——约翰·F·肯尼迪特种战争中

心。

在美国的各种特种部队中最典型的要算是美国的特种战部队,又称SOF

部队。它们是美国特种部队中的精锐突击部队,专门训练用于游击战、秘密

战斗以及反恐怖活动。他们经常应召完成从营救人质到充当侵略先锋的各项

任务。他们曾被空运到塞浦路斯,准备营救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

年则成了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先锋。他们被要求象游击队员那样能在任何地

形作战,他们要求具有空中突击、水下格斗、外语以及有关国家的风俗习惯

等知识。他们必须掌握使用外军武器、水下爆破、制造骚乱、空中跳伞、潜

水、射击、搜索、隐藏和躲避等技能、他们还要成为搜集情报、审问、通信

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行家、还要擅长于从事心理战和处理军民之间的纠纷。

美国在年成立了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麦克

迪尔空军基地。该司令部下设海陆空3个军种特种作战司令部和1个联合特

种作战司令部,共有兵力人,其中现役部队人,后备队/国民警

卫队人。

在这些特种战部队中,陆军特种战部队的规模最大——有人在服现

役,另有名预备役人员。它有5个特种作战大队(戴绿色贝雷帽)、1

个别动步兵团(戴黑色贝雷帽)、1个航空大队、1个心理战大队、1个民事

营、1个通讯营和1个支援营。

特种作战大队又叫绿色贝雷帽部队,这支部队因参加越战期间表现勇敢

而闻名,现在该部队有6个分队,主要任务是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参加反恐

怖作战,并作为教官和顾问帮助别国训练反恐怖突击队。别动团又叫突击队,

它的主要使命是深入敌后进行战斗,是一支空中突击能力强的快速反应部

队。(三角洲部队是一支高度机密、主要用于反恐怖行动的部队)。航空大

队又叫特遣队是一支为其它特种部队提供直升飞机和空中攻击支持的部

队。心理战大队是一支负责瓦解敌军士气,进行宣传策反的专家部队。民事

营是训练指导外军如何处理民事关系的部队。

海军特种战部队被称为海豹突击队,又叫海陆空军突击队。它拥有

名突击队员。它有2个作战大队、4个分队、7个海豹小队、2个海豹运输小

队、2个特种船艇小队、2个专用船中队。它的任务是在战前对海岸、海滩以

及河流进行侦察搜索,清除海滩和港口,毁坏敌人港口设施和设备,破坏敌

人航运,深入敌后进行活动。

空军特种战部队有人,有3个特种作战联队(11个中队)和1个

特种作战大队。

随着国际上恐怖、暴力活动的加剧,美国也成立了专门对付恐怖活动的

特警部队。甚至各州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警队。

1.绿色贝雷帽部队

绿色贝雷帽部队是美国在二次大战中成立的第一支特种部队,也是美国

特种战部队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支特种部队,因其队员佩戴绿色贝雷帽

而被称为“绿色贝雷帽”部队。这支在年7月9日成立的特种部队,在

二战中转战太平洋和欧洲各个战场,行动神出鬼没,令德军闻风丧胆,被德

军称为“魔鬼旅”。

战后,美国对这支部队进行了重建和扩编,改编后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由

司令部、支援中队、通信及维修中队和若干作战大队组成。作战大队是绿色

贝雷帽部队的核心。大队下设若干战斗中队,中队下设若干战斗小组,每组

编有12人,战斗小组是其基本作战单位,也是执行作战任务的中心。

加入绿色贝雷帽部队,首先要在布雷格堡进行训练。队员的选拔是非常

严格的,在布雷格堡特种部队接受训练的人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军龄,而且

要战斗经验丰富。

志愿参加者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身体检查,然后才准入学训练。据说

考试的合格率为10%。入学的队员无论过去是什么兵种,在这里都要接受严

格、残酷而又令人难以忍受的基础训练,通过训练使每一个队员都具备作为

绿色贝雷帽部队必须具备的体力,掌握地面作战必备的地图辨读、通信和格

斗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基础训练通过后,大部分学员进入佐治亚州本宁堡的空降学校进行3周

的跳伞训练。结业后每人发一枚银白色的空降证章。接下来的课程是学习通

信、军械、情报、降落伞的保管维护、车辆维修和医疗等专门技术。通过45

周的学习后,最后在布雷格堡接受一枚带有S字样的毕业证章。这枚证章表

明这个队员已掌握了特种作战所需要的生存技术、单个游击战格斗技术、远

距离搜索、教育方法等有关技能,积累了有关经验,具备了能经受特种作战

的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的成员。

结业后的队员被分配到特种部队后,还要继续从老队员那里接受应用技

术的训练。内容是如何运用和提高已掌握的技术,以及最大限度地有效应用

有关技术的方法。队员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后,才能成为一名能够执行

各种特种任务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的成员。他们不论到世界任何地方,不管是

大海还是高山,不管是地面平坦还是凹凸坎坷,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不管

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之不论在任何环境

下,都能够进行空降、潜水、生存,从事山地战、丛林战、沙漠战、滑雪战、

游击战等特种作战。

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队员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培养自我克制,努力献身的精神。队员经过严格训练后,对自己的

职务怀有自豪感,能发挥自我牺牲精神,士气很高。

二是队员掌握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平时,队员们被要求1个人承担两

人以上的职能。因为在战场上,如果有人牺牲或负伤,不得不临时相互替补,

接替其任务。所以,尽管他们所担负的任务是大体固定的,但仍然要经常进

行交叉训练。此外,每个队员至少要学会被派遣地区民情风俗、文化和通用

的语言,不少人会2—3个国家的语言。对已掌握的技术要做到熟练精通。例

如在掌握了机枪的操作要领后,还要反复对许多国家的机枪进行操作训练,

直到蒙上眼睛也能进行分解、组合和使用为止。

经过这些训练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队员所具有的能力,在战场上可以顶

50名一般的队员,能够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此外他们还要训练他国的部队。

因而特种部队首先成了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先锋。

绿色贝雷帽部队的成名是在年爆发的越南战争。

年5月,美国为了推行其全球霸权战略,发动了入侵越南的越南战

争。名绿色贝雷帽部队士兵首先进入南越,发起了所谓的“特种战争”。

在长达10年的越南战争中,特种部队利用其特有的优势频频活动于越

南,开展游击战,训练越南的特种部队,执行敌后爆破、暗杀等任务。

年11月,绿色贝雷帽部队的56人分别被编为袭击分队、警戒分队、支援分

队,乘机飞临越南北方距河内37公里的山西俘虏营,执行营救俘虏的作战任

务。由于山西俘虏营早已成为一座空营,这次作战行动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袭击队员在27分钟内消灭了当地多名北越人,并完成了搜索任务,而

自己无一人伤亡,显示出特种部队的优势。

年5月,绿色贝雷帽部队参加了营救“马亚克斯”号的任务,大功

告成。80年代,绿色贝雷帽部队参加反恐怖作战,几乎每次都能成功,屡显

身手。

年,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向伊拉克发起攻击之

前,曾派出几支特种部队秘密潜入敌方阵地,执行侦察搜索、敌后渗透、破

坏设施、攻击敌方的指挥所和重要的军事目标、暗杀绑架、抢夺要地和营救

战友等特殊使命。

在一个天上没有星星和月亮,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晚,多国部队的

几架直升飞机紧紧贴着地面飞行着,这是为了不被伊拉克的雷达所发觉。在

先进的、不发出任何讯号的仪器的引导下,飞行员精心地驾驶着飞机,使其

仅发出极弱的嗡嗡声。直升机的航线是根据形式图精心选择好的,不会飞往

敌方部队集结地上空。这些形式图都是极其精确的,每小时都要依据卫星提

供的和电子监听到的情报绘制一张。

直升飞机刚一着陆,一群黑影就出现在沙漠上,并缓缓地向一个防空导

弹基地移动。由于伊拉克士兵在战争爆发前的日子里松懈大意,此时已全部

进入梦香。这些黑影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最外围的警戒线和安全装置。

主攻小组飞速地向设有基地指挥部和导弹控制电子仪器的帐篷扑去。他

们抓住了伊拉克的指挥官,并对他们进行了审问,让他们交待有关导弹和雷

达运转情况的细节。随后,主攻小组的专家又把一些重要的仪器和其中一枚

“萨姆8”型地空导弹卸开、亲自对所需的一些数据进行核实。一切进行完

毕,直升飞机又悄悄飞来了。这些攻击者带着珍贵的战利品和一名伊拉克专

家登机凯旋。这位专家将为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第一阶段空袭计划的决策

者们提供宝贵的情报。

这次行动是美国等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爆发以来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之

一,也是取得成果最大的一次行动。参加这次行动的主要角色就是绿色贝雷

帽部队等特种部队。

敌后侦察是战争中获取敌人情报的重要手段。特种部队通常采取预先潜

伏、空降、从地面和海上渗入等方法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活动。

在海湾战争的空袭阶段,为了弄清伊拉克的防御体系,弄清空袭目标的

准确位置和性质,提高空袭效果,绿色贝雷帽部队挑选了一批长相与伊拉克

人相似,能操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后裔,执行敌后侦察任务。

他们身着迷彩服,佩带性能先进的轻武器、激光目标指示器和能把照片发回

多国部队总部的数控静止照相机及摄相机,趁黑夜秘密搭乘直升机潜入伊拉

克境内。他们化整为零,以3—5人为一行动小组,昼伏夜出,行动诡秘,搜

寻隐蔽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架、作战飞机以及指挥所等工事的准确

位置,引导多国部队的飞机实施精确的轰炸。在战争中,美特种部队共发现

了40多个伊军的“飞毛腿”导弹发射架,从而大大减轻了它对多国部队的威

胁。

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特种部队多次采用秘密伞降或机降的方式,深入

敌后,频繁活动,重点搜集伊军的部署、调动和士气等情报。

特种部队的战士能够全身隐藏在沙子里,等夜间再出来活动,他们都装

备有极其发达的夜间观测装置,如电子航标、激光、可利用夜间最微弱的光

线的光学仪器,能够在黑暗中清楚记录人和装备散发的不同热量的传感器

等,这些都是特种部队用来绘制陆地和空中攻势主要路线图的工具。他们还

以奇袭的方式,捣毁敌方的指挥所、机场、桥梁和航空设施等重要的军事目

标,同时进行必要的暗杀和绑架活动,使伊军坐卧不安。

在海湾战争后期的地面作战开始前,美军又派特种部队深入伊境内,攻

占敌军的后方基地,切断其后勤补给,并为多国部队利用这些基地提供后勤

保障创造了条件。在地面作战开始后,美军又派出两支特种部队的先遣队,

穿插至伊军纵深数百公里的后方,抢占幼发拉底河的要点,对切断伊军的退

路,实现对伊军主力的合围,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海湾战争激烈进行的阶段,特种部队还多次成功地完成了营救飞行员

的任务。特种部队的直升飞机曾在离地面3米的高度上飞行公里,成功

地深入到幼发拉底河以北地区,救出了被伊拉克军队围困达5个小时之久的

5名特种部队的成员。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还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使用完备的技术手段,投入

了大批心理战特种部队人员,对伊拉克军队开展了强大的心理战。

在战前和战争中,美军共散发了各类传单约万张和大量的录音带、

录像带。他们还组织了一批懂阿拉伯语、通晓阿拉伯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

专家,在战区建立了“海湾之声”广播电台,每天对伊拉克军队进行18小时

的战场广播。同时向盟军的每一个作战营派出战场感话小组,跟随部队进行

战场宣传。在美军心理战的影响下,伊军至少有6万人向多国部队投降。美

军在战后审讯俘虏时得知,90%的俘虏都看过美军制作的宣传品,7O%的俘

虏承认是受到这些心理战的宣传而决定投降的。

2.蓝光特警队

“蓝光”特警队是美国在年秘密建立的一支专门对付恐怖分子的特

警队,它共有名志愿队员,全体队员都具有中士以上的官阶。和其它特

种部队不同的是,“蓝光”特警队竟然没有自己的制服。“蓝光”特警队驻

地在布勒堡,它在经费和装备的使用上不受任何限制,在行动上只听从高层

的命令,且直接向国家安全局负责。由于“蓝光”特警队的指挥官名叫查理,

故而特警队的士兵们称自己为“查理的天使”。

由于“蓝光”特警队是一支秘密部队,所以,关于这支部队的组织结构、

训练等情况外人知道的很少。“蓝光”特警队被世人所知是在年的伊朗

人质事件。

(1)、人质被劫

年,伊朗人民推翻了由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长期实行高压统治的巴

列维王朝,国王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从法国回到了伊朗,随后

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宣布:“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我们一切不

幸的源泉。对此,伊朗人民必将予以回击。”从此“美国佬滚回去!”的口

号响彻伊朗全国。

年的11月4日上午10时,多名伊朗青年和学生在美国大使馆

附近举行集会,庆祝反对巴列维王朝的学生运动爆发1周年。会后青年和学

生们开始游行,他们高呼口号,气势如潮。美国大使馆里的人站在窗前密切

注视着,并频频在胸前划着十字,以祈祷上帝的保佑。

走在前面的女学生队伍过去了,突然,跟在女学生后面的小伙子潮水般

地向大使馆扑来。一眨眼工夫,门口的几名伊朗警察躲得无影无踪。守卫在

院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见势不妙,立即投掷防爆催泪弹,并把大门锁死。

但仍无济于事,转眼工夫,几名学生已翻墙进入了使馆大院,大门也随之被

打开,学生们蜂涌而入,结果使馆内所有的美国人全部被扣。他们被反剪双

手,面壁而立,有的还被蒙上黑布。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11.4”伊朗人质事件。

伊朗提出了释放人质的条件:用正在美国治病的前伊朗国王巴列维来换

人质。如果美国拒绝,被扣的美国人质将作为间谍而受到审判。

如果交出巴列维,将使美国的脸面丧尽:如果动用武力营救人质呢?学

生们已经扬言:“如果美国搞小动作,我们立即杀掉全部人质。”怎么办?

美国一方面托一切关系向伊朗游说;另一方面于12月初派出了以小鹰号航空

母舰为首的特混舰队开入印度洋,和早已在那里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会合,

对伊朗施加压力。一时间,波斯湾上空笼罩着一片不祥的战云。

然而伊朗不买美国佬的帐,游说无济于事,加压也毫不退让,美伊关系

进一步恶化。年3月,美国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对伊朗实行

经济制裁。人质问题似乎陷入了无底深渊,人质回归美国将遥遥无期。

(2)、“天衣无缝”的“骠骑兵”营救计划

其实武力营救人质的准备活动早已开始了。

年的11月9日,也就是人质被劫持的第5天,美国总统卡特就下

令成立一个应变小组。该小组由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国防部长布朗、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和副总统蒙代尔等人组成,其任务是研究一系列军

事计划,包括必要时进行的营救行动。

10天后,这个小组就向卡特呈交了包括“骠骑兵”营救行动计划的一切

计划。根据骠骑兵营救计划,这次行动将由“蓝光”特警队执行。蓝光特警

队的队员来自美国的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和空军四个兵种,全部是自愿

参加且经过挑选,可以说是美国部队中的精英。“蓝光”特警队队员虽然来

自各兵种,但以陆军的伞兵居多,都是些能征惯战之士。特警队的教官中,

有著名的英国军方的特别行动部队和西德的边防部队第9组,此外其它盟国

的有关专家也给以了指导,美国的武装部队也给了各方面的支援。

在卡特总统批准了“骠骑兵”营救行动计划之后,“篮光”特警队便连

同装备一起,被空运到在气候和地理上都和将要采取行动的伊朗相似的美国

西南部几个沙漠地点。特警队的队员在这些地点,进行了7次预演,其中4

次在晚上。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运用了一切手段来部署计划中的行动,调动人造

卫星来拍摄伊朗境内可能用作为降落地点的地区。到11月底,国防部又把一

批巨型的RH-53“海马”式直升机调到正在印度洋上巡弋的“尼米兹”号上。

营救行动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而知情人士表面上都不动声

色。卡特总统则采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法,年1月8日,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军事营救行动几乎肯定会失败,也几乎会导致

人质全部丧生”。实际上卡特此时仍对和解存有希望,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来

使伊朗释放人质,除非万不得已时才采取军事行动。

但到了3月底,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伊朗国内政局不断恶化,伊朗与

伊拉克的磨擦日益加剧,随时有发生全面冲突的危险;同时想通过伊朗政府

解决人质的外交努力也失败了,国内要求采取更强有力行动的压力也日益增

加。在这种情况下卡特决定采取军事行动。

4月11日,卡特紧急召见应变小组,讨论“骠骑兵”营救行动计划。经

过1个多小时的讨论,卡特决定下令随时准备执行计划。

然而即使到了此时,知道“骠骑兵”营救计划的人仍然不多,除了与此

行动直接有关的军事指挥官之外,政府文官中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知道这

个秘密行动,他们是副总统蒙代尔、国防部长布朗、国务卿万斯、副国务卿

克里斯托弗、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中央情报局长端纳,其它没有必要

知情的文官都被瞒着,甚至连卡特的内政首席顾问和第一夫人都不知情。可

见保密工作相当成功。

4月11日,卡特把骠骑兵营救行动的指挥官招到白宫,祝他们未来的任

务成功。

同时,国防部正派遣一架C型大力士式运输机,从埃及一个秘密基地

飞往代号为“沙漠一号”的伊朗卡维尔沙漠,查看此地是否可供同型运输机

升降之用。事实证明此地是可行的。

另一方面,蓝光特警队的队员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尼里斯空军基地一个极

度保密的方形地带加紧接受训练。因为根据计划,负责进攻德黑兰美国大使

馆营救人质的队员,要在一小时之内攻破大使馆,救出人质。为了防止泄露

军机,特警队员进入训练营地后,便与外界尽可能断绝音讯,至于寄回家的

信,信封上都没有邮戳。

营救计划分两期进行,根据第一期计划,6架C型飞机将由A国的基

地起飞,前往伊朗。6架飞机之中,3架用来运载90名蓝光特警队队员,另

3架则是加油机。同时还有8架RH—53巨型直升飞机,分成两架一组,从“尼

米兹”号上出发,前往德黑兰东南的目标区“沙漠一号”会合。

第二期计划则要求运兵的飞机和加油机,卸下特警队员后便离开“沙漠

一号”前往B国。特警队员则由直升飞机空运到距德黑兰约英里的一处

山区藏起来。等第二天天黑后再乘坐由中央情报局潜伏特务所准备的无标志

卡车和公路车逐一进入德黑兰,在一间货仓会合后,分成两组,等待午夜。

到时,人数较少的一组将直奔伊朗外交部大楼,解救被扣在这里的美国代办

和另两名外交官。较多的一组则前往美国大使馆,解救被伊朗学生扣在此的

50名美国的人质。

奇兵、突击和速度,是这次行动成败的关键。直扑大使馆的特警队计划

攀墙而入,可能的话,生擒抵抗的激进学生,否则就开火。同时,在沙漠一

号降落地点的8架直升机中,将有4架飞往大使馆,并降落在大使馆内的足

球场上。

最后阶段,人数较少的特警队突袭成功,从外交部大楼救出3名人质,

并到达大使馆和另一组特警队会合。这时,人质和全体特警队员将分乘4架

直升机离开德黑兰,前往代号为“沙漠二号”的另一地点,和从B国前来的

C飞机会合,然后弃下8架直升机,全部改乘巨型运输机安全离开伊朗。

根据计划,特警队进入德黑兰后,“尼米兹”号和“珊瑚海”号两艘航

空母舰上的海军战斗机,便开始沿伊朗边界巡弋,随时准备万一特警队遇到

麻烦便赶往德黑兰。为了确保营救行动成功,国防部又部署了一批改装为“飞

行炮艇”的C型飞机在A国的空军基地,随时准备直扑德黑兰,从事低空

扫射来阻截增援大使馆的伊朗武装部队,掩护人质和突袭队撤退。国防部甚

至还联络上伊朗军队中的离心分子,准备支持“蓝光”特警队的行动,作为

内应。

整个计划的安排似乎是天衣无缝了。然而许多老资格的军人都认为这个

计划太复杂,它违反了陆军的一条原则——“尽量简化”。事实上,这次行

动,不仅在计划方面非常复杂,而且在指挥机构方面也很复杂,原因在于这

次行动涉及到陆海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四个方面。这次行动的指挥全部都是

老资格的军人。总指挥是陆军少将武威。他曾任驻南朝鲜美军司令,对于协

调复杂的指挥结构有丰富的经验。地面行动部队的指挥官是麦克佩斯上校,

他是一个大半生从事“特种战争”的职业军人,绰号为“勇往直前的查理”,

由于他担任的都是秘密作战任务,因此国防部甚至不允许透露名字,只发表

姓氏。担任掩护任务的空军和海军飞机,以及运载部队的空军运输机和海军

的RH—53式直升机,仍分别听命于海军和空军原单位的指挥官。

(3)、千里奔袭德黑兰

4月中旬,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探望了人质,证实全部仍在大使馆,而

且看守逐渐疏于防范,人数已减少。卡特认为执行营救计划的时机已成熟。4

月24日,在欧洲共同体外长同意在人质问题上和美国采取一致对策后,卡特

下令执行营救计划。

当天夜里,格林威治时间22时,6架C-型运输机由A国的基地起

飞,3架飞机分别载着90名特警队员和90名支援队员,另3架则是加油机。

“骠骑兵”们开始了千里奔袭德黑兰的行动。

天上,英里的外层空间,两颗美国的同步侦察卫星正分秒不停地盯

着中东地区,两架E-3A预警飞机正背着它那闪闪发光的圆盘“包袱”,在

阿拉伯海湾上空不停地来回游转着,而身下的近百万平方英里内的飞机、导

弹、轮船、甚至潜艇,一览无遗。海上,一支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

内强大特混舰队正在波斯湾海域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正处于刀出

鞘、枪上膛的临战状态。

应美国的要求,以色列的炮艇正迫近贝鲁特海岸,飞机和电子干扰部队

也虚张声势,积极活动。吸引了前苏联的注意力,使其情报机构和情报船忙

的不亦乐乎,大为紧张。

6架C-型运输机经过红海,绕过阿拉伯半岛,飞到了阿拉伯海上空,

途中进行了空中加油,加油后不久,这批飞机便降落在波斯湾西岸的B国境

内。上午10时整,8架巨型的RH-53式直升机从“尼米兹”号上起飞,飞

往波斯湾西岸的B国,与C-型飞机会合,随后便一同飞往伊朗。

然而,进入伊朗领空不久,一架RH-53式直升机就因为机械故障而被迫

降落,另一架直升机接载了该机的乘员,但却被迫放弃了发生故障的直升机。

虽然如此,营救行动仍在进行,没有停止。因为制定营救计划的人早已知道,

RH—53直升机将不胜负荷,因此,除了行动所必须的6架之外,另加了2架

作为后备。

余下的7架直升机和6架C-型飞机继续朝“沙漠一号”飞行。晚上

10时28分,6架C—运输机在卫星和预警飞机雷达的导航下,在“沙漠

一号”的一块早已由美国特务侦察好的盐碱地上徐徐降落。按照中央情报局

的报告,这个简易机场不成问题,但是,蓝光特警队队员们仍都捏着一把汗。

因为,号称大力士的C-大型运输机自重三、四十吨,加上肚里的货和冲

力,万一起落架陷入沙里,那只能是爆炸起火,最后化为一堆焦黑的黑炭。

在刺耳的刹车声和可怕的摇晃中,飞机总算停了下来。麦克佩斯上校第

一个跳出飞机,手持信号灯,指挥后面的飞机一一降落。望着正从飞机上走

下来的特警队员们,上校突然感到一阵无名的忐忑不安。他看了看夜光表,

又拿出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朝四周观察了一番,眉毛打成了死结。该死的直升

飞机,早该到了,可是,它们跑到那里去了呢?迷航?上有卫星,左右有预

警飞机引导,绝对无此可能。又过了10分钟,除了风声,还是风声。上校对

负责电讯的麦克福少尉示意准备好电台。

突然,一阵马达的轰鸣声从南面传来。直升飞机在晚了20分钟之后总算

来了。这是参加营救行动的全体蓝光特警队员们的第一个想法,同时大家不

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马达声越来越响,这时在天边尽头处冒出了两盏灯。灯光随着轰鸣声的

增加而变得越来越亮。按规定,这次行动的直升飞机不准开大灯,甚至连指

示灯也不准开。

“散开,卧倒!”上校大喝一声。刷的一声,91人全部卧倒在地。上校

第一个反应过来,那不是飞机,而是汽车,而且是大型汽车。客车?卡车?

还是装甲车?每个人都在紧张地思索着,头上、手心里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

珠。而此时此刻,刚才还焦躁不安的麦克佩斯反而镇静异常。他把耳朵贴在

地面上,仔细地听了几秒,作出判断:只有一辆汽车。他不禁暗暗松了一口

气。这只能是偶然的巧合,否则,伊朗的千军万马将从四周压过来。

“向两翼散开,没有命令,不准开枪,要活的。”命令传下去了。汽车

越来越近了,这是一辆年出厂的“奔驰”牌大客车。麦克佩斯拿出那支

儿,一个中士来报告:“两辆车,5个男人,其中一辆油罐车,上面装了汽

油,另一辆是小型面包车,初步判断为走私队。”上校真有点哭笑不得。

天空中终于响起了沉重的马达声,直升飞机来了,而且转眼就到了头顶。

上校立即打开信号灯,指挥直升飞机避开停在原定降落场左边的油罐车,向

右降落。

发动机声震耳欲聋,螺旋桨的气浪铺天盖地,特警队员们注视着空中,

并随时准备避开。只有一个人是例外,小型旅行车司机趁着这一刻的喧闹和

疏忽,溜上了旅行车,而飞机的发动机的声浪又掩盖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直至驱车跑出30多米才被发现。平时百必百中的特警队员开火了,可只是击

碎了后窗的玻璃,谁也没有在飞机气浪下精确命中目标的经验和把握,汽车

跑远了。

他会看见什么?他会去向伊朗当局报告吗?

“接五角大楼”。麦克佩斯命令道。同时把指挥直升机降落的任务交给

了副手。

对于麦克佩斯来说,现在要考虑的是行踪是否已暴露,应否取消这次行

动。虽然遭遇外人是意料中事,但却未料到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因为根据人

造卫星拍摄的图片,这里附近只有两个小镇,其中一个已在9个月以前被地

震夷为平地。

麦克佩斯的请示迅速被传到了白宫,负责这次行动的决策小组通过分析

后认为,那些不速之客不会向伊朗武装部队报告,而且此时直升机正在陆续

到达,如箭在弦上,于是下令依照原订计划进行。

直升飞机全部降落了。上校扫了一眼,怎么只有6架。一种不祥之兆在

他脑中闪了一下。怎么回事?“我应有8架直升飞机,而不是6架。”上校

向走来的直升飞机带队机长布拉胡少校劈头问道。原来在行动的前一天晚

上,在“尼米兹”号舰上,一名水手在清洗甲板时,不慎扳动了紧急消防制

动器,自动龙头向甲板喷出了大量化学泡沫和海水,8架直升机无一幸免。

事后,维修人员立即为直升机清理。在执行行动的当晚;8架直升机之中有

一架因为机械故障而迫降,余下的7架不久又遇上了沙暴,又有一架因为回

旋器失灵,不受控制,飞行员不敢在风沙中冒险,折回“尼米兹”号上。2

架直升机退出的消息很快就被转到了白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迅速给

予了指示:营救行动本身只需6架直升机,另2架属于后备性质。就这样,

余下的6架直升机终于飞抵目的地降落。

6架?6架还可以勉强对付。”上校心里盘算着,“还楞着干吗?快加

油,要知道你们误点45分钟。”上校边说边向装满汽油的两架C—运输

机方向摆了摆手。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麦克佩斯上校沉浸在对未来搏杀的思考和人质

营救成功后的鲜花、美酒、庆功会的暇想之中。这时布拉明上校把他从美好

的暇想中拉了回来。“上校,事情不妙。8号直升机液压系统在加油后例行

检查中发现失误,初步怀疑是其中一特警队员的装备刚才压破一根液压管,

致使液体泄漏。”

“什么?”麦克佩斯大喝一声。

“右主泵高压管破裂,如果抢修起码要4小时。”

完了,一切全完了。真是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5个月的精心策划,

刻苦训练,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接五角大楼。”头脑乱成一团的麦克佩斯上校第二次下达同样的命令。

(4)、一败涂地的行动结果

琼斯将军楞了。5个月来,他作了精心的部署,并用计算机反复实行模

拟计算,想不到,真想不到这个完美无缺的计划竟会毁于几架号称“直升飞

机王子”的RH—53身上。怎会如此?

素来果断过人的将军此时也犹豫起来,“等一等,我请示总统。”

在白宫椭园形办公室已经等了7个小时的卡特,等来的竟是这样一个

“好”消息。他一边听汇报,脸一边变成一片苍白。

一秒、二秒……沉默的总统终于开口了:“撤!”

“清除地面痕迹。登机。原路返航。”麦克佩斯上校命令道。

撤退行动开始了。

特警队员把已经搬上直升机的装备重新卸下,搬回到运输机上。直升机

卸下装备后,需要加满燃料,以便从事返回“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长途飞

行。

2点50分,特警队员已全部回到了运输机上,准备返航。然而就在这时

又发生了一起雪上加霜的飞机爆炸事件。一架直升机在加油时由于驾驶员判

断失误,刚刚离开地面不久便拐转,使直升机的水平旋浆击中了傍边一架运

输机的驾驶舱和客舱,把运输机一分为二,破碎的金属片把客舱的空军管理

员钉在地上。遇事的运输机上约有40名特警队员,出事后,因为前舱门扭曲

不能开,立即合力弄开机尾端用来卸装备的门,全然逃出。其中4人折回,

救出负伤被困的空军人员。第二次离开飞机之后,运输机便爆炸,与直升机

一同着火。运输机驾驶舱的5名空军人员,直升机驾驶舱后面的3个海军陆

战队的机员,全部丧生,最幸运的是直升机驾驶员,爆炸时被强大的冲力抛

得远远的,虽然烧伤,但逃出了鬼门关。

大火引起了一连串的爆炸,碎片四射。麦克佩斯急令其余四架直升机的

人员疏散,因为这四架直升机已加满燃料,万一被波及,更不可收拾。由于

情势危急,而且恐怕爆炸引起伊朗人的注意,特警队来不及炸毁遗下来的直

升机,只能尽快搬走直升机上的装备和武器。

疏散行动历时33分钟,由于怕残骸阻碍运输机起飞,麦克佩斯没有下令

炸毁直升机,而且为了其余行动人员的安全,也未来的及收敛殉职美军人员

的尸体,便勿勿乘运输机飞回了驻A国的基地。

荒凉的卡维尔沙漠上,躺着一架美国空军的C—型大力士运输机的残

骸,一架美国海军RH—53型“海马”式巨型直升机的残骸和四架完整无缺的

RH—53型“海马”式直升机。两架烧毁的飞机的残骸内,是8具焦炭般的美

国军人的尸体。

一次事前保密极佳的营救任务,此时一败涂地,而且就在沙漠集结点上

结束,距离在德黑兰市内的目标达英里之遥。它仿佛告诉世界:美国没

有能力把它的53名人质从伊朗救出来。

3.洛杉矶城市特警队

随着各种恐怖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升级,美国各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专门

对付恐怖活动的特警队。城市特警队是城市的精锐部队,他们集警方的维持

治安和军方的军事技能于一身,在城市的反恐怖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美国的各大城市特警队中,洛杉矶城市特警队是最出名的一支特警队。

(1)、训练

洛杉矶城市特警队的队员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和实战考验,他们能在危急

关头做到镇定自若,处惊不乱。被挑选加入洛杉矶城市特警队的人都把入选

作为一项殊荣。每个新队员入队后都要接受严格独特的城市特警队训练,首

先是接受为期5天的初步严格的训练,每天训练10小时以上。这5天严格训

练的目的是向新队员传授最基本的技巧,其中8小时是在靶场练习射击,8

小时在课堂里学习特警队战术的基本理论,其余时间是进行实质性的突击演

习,训练如何对付各种可能发生的城市恐怖活动。训练期间,队员们还要进

行特殊的体能测验,合格之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特警队队员。

新队员在正式编入特警队之后,还要接受各种枪械使用的严格训练,他

们要花很多时间学习如何正确使用0.45口径的M16自动步枪。

特警队很重视队员的体能训练,每天,每个队员要做30分钟的俯卧撑和

其它体能训练,每天工作完毕之后,还要进行1小时的体能训练。

为了让队员们掌握反恐怖活动的技巧,洛杉矶城市特警队特别注重进行

真实现场的模拟演习,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制片场内的布景道具和拍戏用的

楼宇作为演习用的场所。队员们在制片场内模拟向躲藏在大厦内或农舍内的

狙击手或恐怖分子进行反恐怖突击演习。

为了保证在未来的反恐怖活动中取得成功,洛杉矶城市特警队的专家们

对在美国境内发生的各种恐怖活动和反恐怖活动的案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认真分析总结并吸取其中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如年,在新奥尔良的一间

酒店内发生了一起一名狙击手枪杀7人枪伤21人的事件,特警队的专家们认

真研究了这一事件内的每一个细节。年,在首都华盛顿发生了一起回教

徒劫持数百名人质的事件,这些专家特地飞去首都,调查了所有与该事件有

关的人士,写出了有关这次劫持事件的详细文字材料。

通过严格的训练,队员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掩蔽物推进到攻击目标,如

何掩护向目标推进的人员,还学会了在夜间巡逻时静悄悄地摸进目的地的技

能和技巧。

这支特警队还进行小规模巷战的训练,他们巷战的装备和战术完全仿效

二次大战时美军在欧洲进行巷战的模式。其中包括训练学员如何向恐怖分子

招降、如何消灭躲藏在隐蔽之处的狙击手、如何进行反埋伏等等。他们还经

常进行各小队之间相互配合的训练,要求队员具有良好的纪律和合作精神。

这支特警队还网罗了各方面的人才,包括越战退伍军人,前美军步兵和美军

特种部队的退伍队员。

(2)、组织结构与装备

洛杉矶城市特警队是一个非军事化的警察组织,它最基本的单位是5人

小组,两个5人小组构成一个10人小队,由一名警官带领,洛杉矶城市特警

队目前有1个大队,下属6个小队,它的指挥官是戴施时上尉,戴施时是一

名参加过 的老兵,曾担任过美军第1海军陆战队第2团第2营的士

官。

特警队队员的制服是蓝色的野战制服队员脚上穿的是伞兵用的军靴,头

戴蓝色的垒球帽,或海军的鸭舌帽,必要时还要戴上防毒面具和头盔。特警

队员在执行任务时要携带的武器有:

组长:AR-15.口径的来福枪。

神枪手:口径卢加77型来福枪,并配备有广视3.9型瞄准器。

观察队员:配有一支M-16自动步枪,一架高倍数望远镜,以便找出恐怖

分子隐蔽的地方。

前哨队员:配备一支M-16自动步枪。

后卫队员:配备一支自动步枪。

此外,每个队员还配备一支0.45口径的手枪、防毒面具、子弹带、钢剪、

斗篷、救护用品、报话机、水壶和催泪弹等。执行任务时,队员还要穿防弹

背心。

特警队还配备了指挥车和后勤车,后勤车携带有铁马、栏杆、梯子、绳

索、额外的弹药、通讯器材、电话、地图、空中投影图,以及一种沿大厦外

墙滑下的吊梯。这一切为指挥以及突击活动提供了最有效的支援。

现在的恐怖分子大都是训练有素极端危险的人物,他们虽然没有能力用

武力推翻政府,但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进行一系列的恐怖活动,如,持枪抢

劫、暗杀、绑架和劫持民航客机,他们是地区安全的主要威胁。当特警队面

对一名这样的恐怖分子时,他们用什么方法去对付他呢?一般说来,他们通

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应付:首先,特警队员尽量多化些时间与恐怖分子进行对

话、会谈,试图说服他投降;第二种方法是尽量将时间延长,以便在拖延中

找出解决办法;第三种是采用突击办法解决恐怖分子。特警队的经验告诉我

们:当一名枪手或危险分子知道他正面对一支强大有力的队伍时,他通常会

自知不敌而弃械投降,但其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他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需

要耐心等待他作出决定,但是,如果恐怖分子正对他人生命构成威胁时,或

者有证据证明他将要杀人时,这时就要考虑将其击毙。

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洛杉矶警方接到一个报警一名女子被人

劫持在洛杉矶机场酒店的一间房内,恐怖分子从房内连开三枪,并发出警告:

如果有人企图拘捕他,他就要立即杀死被劫持的人质。

城市特警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动。到达现场后,特警队首先将劫持人

质的现场——酒店四楼内的住客全部撤离,接着堵塞了所有恐怖分子可能出

逃的通道。然后特警队队员就开始各就各位,并试图说服恐怖分子走出来投

降,但恐怖分子坚决不投降,半句话也不和特警队交谈,双方僵持了几个小

时。经过调查,原来那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名叫麦杜和,29岁,匹兹堡人,

因在美国东部贩卖海洛因遭警方起诉和监视,并有抢劫前科,遭他劫持的是

他的女友。特警队由于设法与恐怖分子取得联系,因此在该女子被劫持的房

间外,秘密地安装了一个窃听器,偷听室内的谈话,最后肯定这个恐怖分子

不会投降。

这时特警队已作好了一切准备,只要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采取行动,

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会对人质和特警队员造成伤亡,因此,特警

队员仍在等待恐怖分子回心转意,走出来投降。一直等了整整24小时,恐怖

分子仍不投降,于是洛杉矶城市特警队决定采取行动了,他们首先占据了有

利位置,接着将催泪弹投入该房间内。没多久,房间的门打开了。麦杜和终

于被催泪弹逼出来了,他一手挟持着该人质的颈部,将人质放在他前面作为

挡箭牌,一手则拿着枪,在该女子的身傍伸出来。麦杜和身高6英尺4英寸,

高出该女子一个头,这是他可被攻击点,一个特警队员立刻从藏身处向他开

了一枪,击中了麦杜和的头部,结束了他的性命。

年5月,洛杉矶城市特警队因对付一个名为SLA的恐怖组织而一举

成名。在这次事件中,有6名SLA恐怖分子躲在洛杉矶南部的一间两层楼之

内,向执法人员开枪,因此洛杉矶城市特警队下令特警队出动应变,23名特

警队员应召到场。一到达现场,特警队员就看到了恐怖分子用机枪乱扫的现

象。虽然洛杉矶城市特警队的武器装备精良,但在整个事件中他们都被恐怖

分子的火力压着。恐怖分子除了有自动步枪外,还配备了卡宾枪,还有一支

0.30口径的机枪,其武器的口径不仅大于特警队,而且子弹还具有穿甲能

力。副总指挥约瑟.桑烈那中尉一见形势不妙,立即下令增调两支德国制的9

毫米MP-40型轻机枪和两支M16轻机枪。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在交火中,

双方共发射了近7发子弹。

这次事件之后,洛杉矶城市特警队重新检查了他们的战术和装备,并加

以改良。现在洛杉矶城市特警队已成为一支专门解决危机的队伍,其任务是

用非武力的手段试图调解危机,但调解的目的不在于协议或让步,而在于应

付日新月异的恐怖活动。随着美国各州,特别是加利福尼亚一带的地下恐怖

分子活动日益升级,洛杉矶城市特警队所肩负的反恐怖活动的任务是愈来愈

繁重了。

4.美国特种部队用的手枪

尽管美国以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的M92F手枪作为军用制式手枪,并装备了

陆海空三军,但由于特种部队作战性质上与一般部队不同,需要装备具有特

殊功能的武器。德国HK公司根据美国特种作战突击队(SOCOM)的订货,由

该公司设计师黑尔穆特·韦尔德为主要设计者,秘密研制了适宜该部队使用

的特种手枪。

该枪在研制过程中曾变更过名称,最后的美军制式名称为“美国MK23

型SOCOM0.45cm半自动手枪”(本文简称为SOCOM手枪),或称特种作战部

队(SOF)进攻性手枪。目前,SOCOM手枪是美国海军特种部队SEAL(海陆空

侦察队)的最新制式手枪。

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付德国纳粹分子的间谍

战,越南战场的夜间袭击和游击战,年进攻格林给达岛(拉丁美洲)的

夺取人质作战,这些战争使美国人增强了开发微声枪的意识。

年,美国海军提供资金开发了海军特种部队SEAL用的MK22型手

枪。该枪是在S·W39型9mm手基础上延长枪管,并在枪管前端加工螺纹、安

装WOX-1A型消声器而成的,也可安装金属骨架式枪托,发射亚音速弹“MK

型9mm特种手枪弹”。该枪于70年代初期停止使用,其原因是每发射22发

枪弹后需更换消声衬垫。

8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对SEAL用的消声器进行了研究,也曾以伯莱塔

M92F为基础对SEAL用特种手枪进行了选型试验。由于M92F在室内战斗训练

中多次发生了重大事故,使新型的SEAL用特种手枪未能完成。

年2月,美军制定了特种部队用进攻性手枪的开发计划,在进攻性

手枪武器系统(OHWS)的名称下正式列出了SOCOM手枪开发项目,年10

月,海军兵器供应中心召集了具有开发能力的厂家,提出军方对SOCOM手枪

性能要求,要求参加竞选厂家于年3月底前分别制造30支样枪接受比

较试验。试验枪获得优秀的厂家于年1月再小批量生产30支改进型样

枪,年12月开始支的大批量生产。

然而,该计划由于海湾战争爆发大大推迟了进程。年8月才开始选

定厂家,国内选了柯尔特·曼弗克查林公司,国外选了德国HK公司。

这两个公司的竞选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年年底至年3月为比

较试验阶段,两个公司必须事先提交30支样枪供比较试验。试验优秀枪的公

司于年9月1日前提交30支改进型样枪再接受改进型试验。第3阶段

计划是在年6月与被选中的厂家签定支的批量生产合同。

由于该计划的再次推迟,年1月,根据比较试验的结果,选定了HK

公司的样枪为优秀样枪;年11月,海军与HK公司签定了批量生产合同。

根据该合同,HK公司将于年5月1日向海军提供第一批生产的SOCOM

手枪。

消声器是特种手枪的主要配件之一。它安装在枪管前端的外螺纹上。HK

公司在上述比较试验、改进型试验和批量生产的三个研制阶段中,在SOCOM

手枪上采用了不同的消声器。

第1阶段采用了由该公司设计、制造的矩形剖面式消声器。该消器长

mm,重g,其性能是可使发射声音降低到dB。装上此消声器的全枪

长为mm。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消声效果,SOCOM手枪上配备了锁定

套筒、执行单发射击的动作保险(该保险在后来的改进中取消了)。

第2阶段采用了美国奈特军械公司的KAC消声器。该消声器类似于伯莱

塔M92F用的搭扣式消声器结构,为圆筒状,与奈特公司为柯尔特的OHWS试

验提供的消声器相似。

第3阶段采用的消声器,结构更简单,外形仍为圆筒状,内部有多个隔

板,近似于马克沁式消声器的结构,采用不锈钢制作,直径35.5mm,全

长.5mm,重g,表面经黑色处理。其性能是,在干燥状态下可减少发

射声响。

SOCOM手枪在HK公司的射击场进行了试射。射击者单手持枪时,感到该

枪相当大而重,特别是装上消声器和LAM时怎么也不能持枪瞄准。然而,当

用双手握持射击时,感到该枪的后坐是适度的,握枪的手受冲击感比USP小

得多(为了比较,均使用0.45inACP+P弹)。特别是装上消声器和LAM时的

后坐更小,枪口跳动减小了,很容易射击。

首先,在使用架座、双手握持的突击方式下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弹散布。

然后,观察装上消声器的作用。在枪管短后坐式手枪,特别是在枪管偏

移式闭锁的半自动手枪上安装消声器时,往往引起射击故障,有时出现回转

不良的现象。然而,SOCOM手枪配有消声器时,其连发射击的平稳性比想象

的还好,这种作用不只是在使用军用制式0.45inACP+P弹时出现,使用商品

型的0.45inACP弹也可看到这种作用。

接着,观察装上消声器后的SOCOM手枪弹着点散布。从过去的经验看,

有消声器弹着点散布变大了,其主要原因是弹头通过消声器内的隔板时,从

周围泄漏了高速火药燃气,使弹道不稳。也就是,当消声器内部隔板的精度

恶化或隔板上的弹头通过孔大小不适当时,弹着点散布将会增大。而

KH·SOCOM手枪配用奈特消声器时,其射弹散布与不带消声器时比较,几乎

无变化。这说明了奈特消声器的质量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