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东辞职激发黎巴嫩民众国家认同,哈里里
首都贝鲁特的街头出现许多哈里里的海报视觉中国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2日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1日晚间,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结束埃及的访问之后,离开埃及,返回贝鲁特,预计他将出席22日当天的黎巴嫩独立74周年纪念日活动。
在抵达贝鲁特后,哈里里前往其父亲拉菲克哈里里的墓地进行了悼念。离开墓地前,他只对黎巴嫩人民说了一句“谢谢”。
在哈里里4日宣布辞职后的18天里,首都贝鲁特的街头出现了许多大幅海报。“哈里里我们与你同在!”这样直抒胸臆的支持,是哈里里过去近一年总理生涯中所未曾享受过的待遇。
“黎巴嫩人民期待着哈里里的回归,他将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黎巴嫩大学教授马苏德·达赫尔(MassoudDaher)评论道,“从沙特回来后,哈里里将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总理’。”
11月14日,就在达赫尔教授做出这一评论的同一时间,远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哈里里在“推特”上宣布,将于两天后回国。
然而,哈里里并没有遵守他的承诺,11月18日,他与妻子、长子一同抵达了法国,而他年幼的子女则继续留在沙特。
黎巴嫩人等待总理归国的希望一次次落空。从利雅得、阿布扎比到巴黎,哈里里的路径显示出,他的命运似乎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小政府”的黎巴嫩
如果哈里里这一次没有食言,根据最新消息,他在21日访问完埃及开罗和科威特之后,将于22日回到黎巴嫩参加当天的独立日庆祝活动。有媒体称,哈里里回国后预计将向国民交代自己辞职的原因。
回国后的哈里里或将当面向总统奥恩递交辞呈,黎巴嫩又将面临重新组阁的考验。
然而,即便不再担任总理,哈里里仍然是黎巴嫩逊尼派政党“未来阵线”的领导人,在组建新政府过程中,以“未来阵线”为首的“3·14阵营”和真主党等什叶派领导的“3·8阵营”将就总理人选展开新一轮的拉锯战。
黎巴嫩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派政治制度。根据该国政治传统,总统人选出自天主教马龙派,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议长则来自什叶派穆斯林,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
“在黎巴嫩,官方承认的教派多达18个,各种利益错综复杂。没有人(党派)可以单独统治黎巴嫩,黎巴嫩的政策都是妥协的产物。”达赫尔说道。
正是由于这种妥协与平衡难以达成,经历了多年政局动荡的黎巴嫩人对于去年底哈里里组阁至今的和平、务实发展时期尤为珍惜。
此次,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哈里里在利雅得宣布辞职,让大多数黎巴嫩人难以相信这背后没有沙特的小动作。总统奥恩甚至公开指出沙特“扣留”了哈里里。
而对于沙特提出的以哈里里的哥哥巴哈·哈里里取而代之的方案,包括总统奥恩、“未来阵线”、真主党在内的黎巴嫩主要政治力量罕见地站在同一阵营,团结一致表示反对。
“人们普遍相信哈里里是被沙特软禁压迫的。一个国家的总理居然受到外国的操纵,这一事件激发起了黎巴嫩人民的‘国家认同感’,这种情感并非政治意义上的,而是很单纯的对自己‘国家’的认知,这在之前是很薄弱的。”达赫尔说。
在黎巴嫩各党派否决了沙特“巴哈换哈里里”方案后,曾一度传出“哈里里可能撤回辞呈”的消息。无论他辞职与否,对于下一任总理人选,代表逊尼派的哈里里与“未来阵线”仍有很大发言权。
而随着近年来真主党发展风头正劲,其对黎巴嫩政局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总统和真主党将决定新总理是谁。”在法律教授兼战略分析师、前黎巴嫩陆军准将艾敏·侯代德(AmineHotait)看来,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无论拉锯战的结果如何,外界普遍认为,出生在沙特、拥有黎巴嫩沙特双重国籍的哈里里,其作为沙特利益在黎巴嫩政局中“代理人”的角色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不会允许黎巴嫩再成为别国战场”
事实上,黎巴嫩的“小政府”格局,一直以来为地区与国际大国在黎巴嫩寻找“代理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年至年间,黎巴嫩曾经历了长达15年内战,各党派相互割据、对抗,但其背后,则是各个大国“下棋”的手。
此次哈里里的突然辞职,也离不开地区局势变化的背景——伊朗与真主党合力保全了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什叶派新月”更为牢固;沙特在也门打击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反被对方的火箭弹瞄准了首都;沙特通过拉盟友组团与卡塔尔断交迫使后者与伊朗划清界限,同样无果。
由于连续的战略损失,沙特对“打击真主党不力”的哈里里不满加剧,也不再有耐心,它需要一个更强硬的代理人给真主党制造出更多麻烦,或者说是通过哈里里辞职事件给真主党占主导地位的黎巴嫩政局制造问题,进而牵制伊朗影响力扩张的脚步。
至今,沙特方面和哈里里都没有对后者在沙特宣布辞职一事做出合理解释。《纽约时报》指出,哈里里16岁的女儿和12岁的儿子留在利雅得上学,令人猜测他们是被留做了人质。
哈里里的欧洲事务顾问利马·塔拉拜(RimaTaraba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里里宣布辞职的危机已超出黎巴嫩国内政局的范畴,“这关乎下一步的局势发展。”
黎巴嫩再度被推到了中东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甚至再度被计算成为地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然而,黎巴嫩人展现出的强烈反抗或许并不在沙特的意料之中。
“黎巴嫩人不会允许自己的国家再度成为别国的战场。”达赫尔坚定地表示。
18日,哈里里应邀访问法国。黎巴嫩外长表示,希望巴黎只是哈里里回国途中的一站。
马克龙的斡旋既显示了法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局势。但进一步的斗争仍在酝酿,沙特不会放弃对伊朗的重要羽翼——黎巴嫩真主党的打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沙特方面更有可能收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