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装甲部队里的临时工二号坦克
战争新视角,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以史明理
德国装甲部队里的“临时工”——二号坦克
年,因为德国陆军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迟迟无法完成,当时的德军高层为此事很发愁。为了在短时间内填补德军装甲部队中产生的空白,德军希望各军火商提供一种重量10吨以下轻型坦克来救急,所以德国陆军部提出发展重量10t,装备20mm火炮的装甲车辆的计划。
年后期MAN公司制造出10辆后来定型为PzKpfwII.a1的样车LAS坦克。其后在年到年生产了PzKpfwII.a1/a2/a3/b型坦克,这4种型号都是试验用车。这几种型号非常相似,主要的区别在发动机和水冷系统上。年3月,新的c型PzKpfwII坦克被制造出来,这种型号确定了PzKpfwII坦克的标准型,以后的改进型都是基于c型的,c型一共生产了辆。此后,在c型基础上改进的PzKpfwII.A/B/C型成为主要的生产型。
二号C型坦克行驶在德国街道上-年制造了PzKpfwII.D/E型,这两种轻型坦克一般被作为快速车辆装备轻型装甲师。-年,在C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F和G型。所有型号的PzKpfwII轻型坦克都装备20mm火炮,有两种型号的20mm火炮:KwK30L/55,KwK38L/55。装备非洲军团的PzKpfwII都更换了适应于沙漠地区的通风和过滤器系统。-年还有一些在苏德战场上的II型坦克被改装成喷火坦克。
二号F型坦克的车长打开舱盖查看情况苏德战场上被改装的二号喷火坦克同I号坦克一样,II号坦克首次登场是在西班牙,当时少量的II号坦克参战,实战证明,他不是装备了45mm火炮的苏联T-26s的对手。II号坦克随装甲部队大量使用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后又大量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中使用,在苏联战场中较少看到它的身影。II号坦克装甲薄,防护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证明对付其他装甲车辆效果不佳。它在战斗中没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为指挥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同其它坦克一样,以它的底盘发展一系列变形车如黄鼠狼II、Wespe等。
调运往非洲战场的二号C2型坦克在东线战场激战中的黄鼠狼II从年12月起,又开始一系列项目发展专门的战场侦察坦克,开发了VK、VK、VK、VK等,但这些项目最终都取消了。作为这些发展的延伸,生产了AusfJ(VK)和AusfH(VK)。在年,7辆VK(AusfJ)被装备到东部前线的第12装甲师,年,其中一辆被改装为抢救车辆。在/45年,同样的车辆装备到装甲师的抢修部队。这些设计最终导致了PanzerspahwagenAusfL的出现。Krupp一直在尝试用II号坦克的底盘和部件来设计自行火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用二号坦克底盘改装的“黄蜂”自行火炮部分II号坦克在诺曼底战役时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年。PanzerkampfwagenII也在德国的一些盟国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和匈牙利,战后,还有少量在黎巴嫩军队中使用(可能来自罗马利亚)。
II型坦克a1、a2、a3型产量75辆
由于在三号及四号战车尚未大量装备部队以前,德军只能靠一号战车来做人员的训练及执行任务。但是,一号战车实在无法有效的担任各种任务,而且其缺点太多。因此,在年6月,德国兵器局要求Krupp和MAN公司开发十吨级的战车来作为衔接中型战车的训练车种。于是,代号为Las(LandwirtschaftlicherSchlepper农业用牵引机)的车体便开始进行研发,而该车要求配备20mm口径的主炮和7.92mm口径的同轴机枪。在年7月,Krupp先行开发出利用一号战车的车体发展而成的原型车,称之为LKA2。不过,该战车只是对车体稍微做了修正以搭载两公分的主炮。到了年初,比较过各公司的成品之后,MAN厂的原型车的车体较大,动力方面也比较好,于是便雀屏中选。MAN厂获得了底盘的订单,而车体的上部构造和炮塔则交由D.Benz生产,成为日后的二号战车的预先生产型。
基本上,a1、a2和a3的外型都一样,只有少许的不同;年10月初生产了10辆的a1型,并交由部队进行测试。该型战车装有MaybachHL57TR型的匹马力水冷式引擎,在武装方面则有2cmKwK30L/55型机关炮与7.92mmMG34型同轴机枪;至于底盘的部份,左、右边各有三组承载轮,每一组各有两个轮子,并各由一只保护连杆连接着。而后面的十五辆a1预定生产型则换装了新型惰轮。全部总共生产了25辆。a2型于引擎舱及战斗室之间加一个隔板,并将加油口的管线和滤清器重新隔间,使乘员在车内工作时能较为舒适。该车也生产了25辆;a3型强化了底盘承载轮及避震簧片的连结基处,共生产了25辆。另外,a型的各型都换装了功率较高的FuG5型无线电机。
II型坦克b型产量25辆
b型为a型的后续生产型,主要是更换了MaybachHL62TR型的匹马力引擎及冷却器,车体也予以延长,并废除a型的圆型散热孔而重新设计(主要的识别方式)。另外,再针对底盘进行改进,如强化承载轮、将上部支轮缩小、更换新式主动轮及换装MAN厂的操控系统等。修改后的b型搭配了新设计、有防滑纹的30公分宽履带,整体性能因此提升了不少,不过其武装仍然同a型一样。
在街头行驶的二号B型坦克苏德战场上被击毁的二号B型坦克II型坦克C、C1、C2、C3型产量辆
为了方便各位读者阅读,我先在这里说明一下,II号坦克C型总共有四个型号,分别是II号C型、II号C1型、II号C2型、II号C3型,这样也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C型是所有的二号战车预先生产型的最后一型,它与先前的a、b两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承载轮改为左、右两边各五个,并有独立悬架,其尺寸也加宽至55公分,而上部支轮亦增加到四个,履带则采用Kgs67-/90型。这些新修正的样式成为量产型的标准型式。至年3月为止,该型战车生产了25辆。
在阿登森林中驶向战场的二号C型坦克二号坦克车长把身子探出以利于观察敌情C1型为正式量产型的型号,并且沿用C型的各项设计,但更换了ZF公司的SSG46型变速器,装甲厚度也增加到1.45公分,操控装置亦做了进一步的修正,而C2、C3型基本上的不同之处只有小幅度的修改。因此,在C1~C3型间比较难以判定;C1型于年7月开始生产,C2型则于年12月开始生产,而C3型于年6月开始生产。总计C~C3型共生产约辆。
苏德战场上激战中的二号C1型坦克搭载着步兵的二号C2型坦克正在渡河的二号C3型坦克在波兰的战役时,二号战车的脆弱装甲很容易就被波兰军的反战车武器击破。因此,在年5月,纳粹德国当局下令加强二号战车的装甲。于是,二号战车的车体及炮塔都装上了两公分厚的钢板,并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车体完成修改。
II型坦克D/E型产量43辆
D/E型的发展是为了侦察而研发的,德国兵器局要求MAN工厂增加二号战车的速度以适应战场上的侦察任务;该型车体几乎是重新设计。车体的中央部份,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驾驶员及通讯员的位置。而车体前方的观察窗也有两个,均为上下开关式的(和四号战车B~D型相同),方便驾驶员与通讯员观察。另外,这两个人可以从车体前方的检修舱门进出。
二号D型坦克的车体几乎是重新设计的D/E型的底盘采用扭力杆式避震系统,并使用大型的承载轮,左、右两边各有四个承载轮,每个轮子各由两片组成。而主动轮及惰轮为新设计的样式以配合单齿列型30公分宽履带(E型使用橡胶块式履带,类似半履带装甲车使用的那一种),并取消了支轮。再配合MaybachHL62TRM型引擎,时速可达到50公里。但是,其整体性能仍然不佳,故在法国的战役以前便全部改装成喷火战车。
二号D型在二号坦克系列独特的承载设计最后,这些战车连同剩余的底盘再度改装为使用76.2mm口径PAK(R)反战车炮(ZIS-37.62mm反坦克加农炮)的MarderII(黄鼠狼II型)。
由二号D型坦克底盘改装的黄鼠狼II型该型战车于年4月起生产至8月,共计43辆。
II型坦克F型产量辆
由于德军装甲师的急速扩增,加上三号及四号战车的生产缓慢,纳粹德国当局便指示必须重开二号战车的生产线,并要求修改C型的车体,将加强装甲的部份直接纳入设计之中。其中,车体正面下部的装甲板直接使用3.5公分厚的钢板,而车体正面上部的装甲亦改为整片式的,并增加至3公分厚;驾驶座的观察窗旁则加装伪装用的金属板来混淆敌人,避免敌人用反战车武器直接对驾驶座射击。再者,驾驶座观察窗更新为上、下两片对开式,关闭时则利用上方的两个小孔进行观察;在车体的后部方面则将通讯员出入口舱盖更新,冷却器检修口舱盖亦改成有散热口的型式,惰轮也予以更新;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增至3公分,车长指挥塔(Cupola)也已经成为标准配备。后期型的底盘加装了涡卷式避震器,使底盘更能载重,也更加平稳。
战场上被击毁的二号F型坦克在武装方面,本型战车仍与之前型号相同。
II型坦克G型产量12辆
年,德国兵器局提出九吨级侦察战车的开发案,但其实尚有其它的原型车在测试-为了找出最适合装甲部队使用的车辆,必须开发多种车型以供比较;G型的车体上部构造及炮塔的研发仍由D.Benz公司负责,而研发车体底盘的重任就落在MAN公司这边了。
二号G型坦克原型车于年底完成。该型战车的引擎采用MaybachHL66PHP型引擎,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车体前方的左、右两边各为通信员及驾驶员,但他们并没有各自的出入口,必须经由炮塔的上方进出;底盘的悬吊系统为扭力杆式,左、右两侧各有五具,提供给五个承载轮使用。而承载轮的样式类似一号战车C型,并配置成交错层迭式,(这个在咱们之前一期有讲过,没看过的可以去看一下)可以提供良好的行动能力,使车身更能平稳的行进,但在冬季时却也容易因为积雪结冰而卡住。另外,履带为36公分宽的附有防滑纹型式。不过,该型战车因为不断的进行修改,最后便取消了整个计划。
到年2月为止只制造了12辆,也没有它服役的纪录。
II型坦克H型VK一辆原型车
H型原本是打算做为G型的量产车种。两者的基本外型一样,都将侧面装甲的厚度增加为两公分,而其引擎也采用MaybachHL66P型的匹马力引擎,最高时速则提升至60公里。于是,MAN厂在年时获得了辆的量产订单,但因为行动装置及变速器方面的问题,整个生产计划被取消,只完成了一辆原型车。
二号H型唯一的一辆原型车II型坦克M型产量4辆
M型是将乘员增加到四个人的开发性质的车种,速度上仍然要求像侦察战车一样的高速。因此,MAN厂将H型的底盘及VK3(未来的L型)的上部构造及炮塔结合起来做测试,并计划将其搭配五公分口径的主炮。接下来,在H型停止生产以后就开始L型的生产,并将四辆M型全数修改成L型。所以,G、H与M型的车体基本上都和L型的相同。
被苏联方面缴获的二号M型坦克II型坦克J型产量22辆
J型主要就是加强了防护力的车种,使它在侦察任务中能有较高的存活率。基本上,它采用与一号战车F型相同的设计理念,将正面装甲的厚度增加至8公分。另外,驾驶座及通讯员座各有一个和虎一式重战车初期型的相同的观察窗,车体的左、右两边也各有一个圆形的出入口舱门,而底盘则采用与一号战车F型相同的行动装置。
在训练场中士兵们与二号J型坦克的合影J型的引擎和一号战车F型同样采用MaybachHL45P型的匹马力引擎,但其最高时速却由于车体过重而只有31公里;炮塔为新设计的多角型,并装配2cmKwK38L/55型机关炮及7.92mmMG34(42)型同轴机枪。该型战车至年12月为止共生产了22辆,其中有七辆服役于东线战场上的第十二装甲师,其余的则在本土作为训练用途。
II型坦克L型产量辆
年4月15日,纳粹德国当局下令开始研发编号为VK3的车体。之后,MAN工厂于年4月完成第一辆原型车。经过测试之后,它已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并于年8月开始正式量产。原先的订单预计生产辆,前面的一百辆装配两公分口径的主炮,其余的则装配50mm口径的主炮。但最后因为50mm口径的主炮停止生产,L型最后只制造了一百辆装配两公分口径的主炮的车型以后便停止了后续的生产。
行驶中的二号L型坦克依旧装备着20mm主炮本型战车设计了一个较大的炮塔,将两公分口径的主炮装配于炮塔的中央,而炮塔的内部则置有车长及炮手。也因为如此,原本是车长一个人担负的炮手及指挥的任务便分了开来,改由车长和炮手各司其职。另外,炮塔的后方设有大型的出入口,主要的功用是做为弹药补给及炮手的出入口。同时,车长及炮手各有一个能作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全视角潜望镜,而部份本型战车的炮塔上亦有装置设烟幕弹发射器。到了后期型的炮塔上,后方的出入口修改成较大的样式。
二号L型坦克的内部结构该型战车采用MaybachHL66P型的匹马力引擎,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至于武装方面则装配了2cmKwK38L/55型机关炮以及7.92mmMG34型同轴机枪,载弹量则为发两公分口径机关炮弹与发的7.92公厘口径机枪子弹。
二号L型坦克年7月,本型战车正式采用“L型”的制式名称,亦称为“Luchs”。该型战车服役于师级装甲侦察大队,东、西部战线上都有它奋战的记录,直到大战结束为止。
PzKpfwIIAusf.bPzKpfwIIAusf.CPzKpfwIIAusf.DPzKpfwIIAusf.FPzKpfwIIAusf.F指挥坦克PzKpfwIIAusf.L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