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认知,是放弃对孩子过高的期盼,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4624549.html

世界上最爱,最渴望孩子成功的是父母,没有一个深爱孩子的父母不想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

只要想想哪一天自己的孩子成功了,有名利了,光宗耀祖了,试问哪个为人父母者不为之骄傲呢!

合抱之树,生于豪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孩子的十月怀胎,到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直至成年,孩子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了父母多少心血,多少期盼。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想儿女成才的父母也不是好的父母吧。

01为了儿女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折腾的父母

几年前有部很火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当中赵微扮演的虎妈毕胜男为了女儿的成长可谓竭尽所能,折腾到底。

从小城市的普通家庭考到北京上大学的毕胜男深知教育改变命运,为了女儿茜茜从小不输在起跑线上,她四处借钱,并花光家里的积蓄买学区房。

对于独生女儿的教育和管制她又相当专横丶严厉,最后又因为教育理念上的冲突和丈夫有了间隙,导致原本幸福的家庭硝烟四起,矛盾顿生,让活泼可爱的茜茜得了自闭症。

而毕胜男之所以如此,又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关,因为她有一个自幼严格管教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有句名言是:最好的投资就是人。

而把儿女当成一件高回报,值得投资的好物件又并非毕胜男父亲一个人的认知。

事实上为了未来这份值得期望的高回报投资,许多父母陷入误区,把儿女当成自己可以垄断丶控制的机器,主观而霸道。

02儿女的平庸是父母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为人父母想儿女成器,有非凡的事业,有滚滚而来的名利,以获得更多人的羡慕和尊重等等,这些美好愿望都可以理解。

但非凡优秀的人才毕竟少数,而成名成家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如学习钢琴的,全国有数千万的琴童,但能达到郎朗丶李云迪的成就的又有几个?

而说到郎朗,郎爸应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狼爸”吧。

当年在沈阳做警察的郎爸为了儿子学习钢琴能有更好发展的空间,他辞去公职带着郎朗漂泊到北京,从此和郎妈做起了牛郎织女,全家仅靠郎妈的工资维持一家生活开支。

租住在北京简陋的民居里,忍受着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郎爸抱着郎朗必须次次得第一名,必须成功,不许失败,不许拿第二的豪强必胜的目标给他们在北京的生活增加许多悲凉。

郎朗十岁时,因为新的老师拒绝教郎朗,还否定郎朗在此方面的天赋。有一天郎朗因为在学校参加合唱团的排练而晚回家,郎父误以为郎朗偷懒,不想练琴。

气急败坏下,所有郁积的焦虑和压力爆发了,他疯狂地吼儿子,让郎朗从十一层楼上跳下去。

一个顽强好胜,性格坚毅的父亲会做岀这样丧失理智的行为可以想象到当时他不堪承受之重负。

03以爱为名,被父母绑架的童年

为了让儿女取得成功,父母不惜付出最大的财力丶物力丶心力,举全家之力托举起一个孩子灿烂的未来。

古有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把家从墓地旁搬到集市,再搬到肉铺附近,最后搬到文化氛围浓厚的学宫边上。

而今天的虎妈丶狼爸丶鹰爸们在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投资方面与古时的孟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完全承继了孟母的做派且更加发扬光大了。

我的女友彤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彤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一族,夫妻两人的工资也只够这个城市基本的生活开支。

为了让女儿读小学去省一级重点学校读书,她和《虎妈猫爸》中的毕胜男一样,到处借钱,不遗余力去买学区房。

从女儿三岁起,彤送她学跳舞,五岁,彤给女儿报了古筝和跆拳道,学了古筝后的女儿每年要去北京丶香港等大都市参加比赛,增加演出经验,扩大眼界。而这个眼界完全建立在金钱轰炸之上,一次上万元或数万元不等,半年的工资不见了。

女儿上小学后,彤为此又为女儿报了语数英补习班,然后又是奥数丶奥英丶作文培训营,还有普通话小主持人训练班等等,每逢休息日她和女儿不是在各种强化培训班里就是在去培训上课的路上。

她曾经和我们说,她和丈夫工资的大半付给了女儿的各种教育投资,其目的只有一个,身为普通职员的他们希望未来的女儿在某些方面能出人头地,如果达不到成名成家至少她将来读书多点,起点高点,选择机会多点,生活更好点。

在城市,和彤一样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强加在儿女身上,打着爱,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垄断丶控制了他们的童年生活。

他们不会问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只是强令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学习这个,训练那个,朝着大人既定的目标进发,让小小年纪的小孩疲于奔命,完全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天真和快乐。

04接受孩子的平庸是父母必须的认知

希望总是美好而丰满,现实却是残酷又骨感。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曾经做过研究:就是如果父母有较高成就的,他们的孩子未来能维持这种高成就吗?结果非常遗憾,即便父母成就高,孩子高成就的概率却只有36%。

而那些普通父母的孩子,未来他们成功的机率更低。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会是普通的平凡人。

这是个残酷的,但却又必须让父母认知并接受的事实。

当你的孩子在学琴,请让孩子尽情享受音乐的陶冶和优美,而不是逼着他一鸣惊人,务必朝成为郎朗第二那条路上走,因为世上为钢琴而生的郎朗只有一个,你的孩子注定成为不了郎朗。

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有大小,功成名就丶熠熠生辉的人生固然让人艳羡和崇拜,但普通的劳动者也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05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尊重生命是为人父母起码的修行

年,网上有个视频伤痛了父母的心。

一个仅仅四岁的男童在雪中只穿一条短裤在裸跑,男童一边跑一边哭着向父亲求助:抱我!抱抱我!而摄像机后的父亲只是回声:加油!加油!

我们在谴责这个父亲的狠心时,不禁要问一句,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难道他们就有权力借爱之名,完全绑架了孩子的童年和人生吗?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尊重生命是父母起码的修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赋予了孩子的生命就以为拥有操纵丶控制他们的资格和资本。

曾在网络引起争议的10岁上大学的天才少女张易文的父亲,在女儿很小时张父就为她做好了人生规划:10岁上大学,20岁博士毕业,最好搞科研工作,以后进入上流社会。

一句让孩子进入上流社会道出一些父母的共同愿景。社会的浮躁,人性的虚荣,对财富丶名利的趋之若鹜,让有些为人父母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把生养孩子当成了工具,一个试图改变社会阶层的敲门砖。

在小区的花园里,每天见到一群老太太在健身,她们叽叽喳喳,聊天的内容无外乎是张家的儿子在哪个好单位,挣多少钱;李家的女儿读了多少书,又远嫁了哪个发达国家享福;再不就是王家的孙子读了重点大学的博士,现在又去了哪个大城市发展。什么时候儿孙的优秀已成了父母老人喜欢炫耀的谈资,而那些子女平庸的老人只有沉默地坐在一边,唯有仰慕丶观望的份。

小结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诗《孩子》,当中写到: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

孩子借助你们而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愛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儿女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们只是借用了我们的精子和卵子,还有阴道来到这个世界。从来世界报道的那天起,孩子已不属于父母,他们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只属于他们自己,只属于日月天地和世界。

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人父母者才能真正放下所有的偏执和虚荣,承认并接受我们儿女最终的平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